媒体报道

武力解决问题背后……

人际交往是每个青春期的孩子们的难题,也是教师要面对的难题。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的他们,这一块是家庭教育所欠缺的,作为老师,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教他们学会体验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会尊重他人。这样才能有效地与同伴沟通,和平化解生活中的矛盾,这是教育教学中重要的一课。

为中国而教: 让“凤还巢”的路上,有温暖

“加入‘为中国而教’并不是意味着坐上了一列高速列车,车是不动的,我们必须靠自己的努力蹬车。脚踏实地,也要常常仰望星空,才不会被埋没。”

教育不困于资源 湖南举办“为中国而教”志愿者分享会

当我们谈论乡村教育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师资匮乏,教学资源匮乏,留守儿童困境……然而,在中国,有这样一群青年人,他们奋战在乡村的第一线,成为乡村教育的生力军,克服乡村教育资源匮乏,创新地为留守儿童提供优质教育,致力于推动中国教育公平。

陈加贝——只为做一名良师

引言“回家的感觉,真好!”4月25日,陈加贝回校参加“米兰之歌”主题分享活动,她用这句话形容了自己的心情。碎片化时代也需要冷静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便是她的写照。她心中深深烙印着这样一句话:好老师不一定是名师,但一定是良师。4月23日下午,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回校参加“为中国而教”的中期培训的首届六年制毕业生陈加贝。陈加贝外国语学院,中共党员,湖南省...

益阳安化迎来13名“为中国而教”的支教教师

​本次到安化县支教的优秀大学生共有13名,他们分别来自福建、山东、江苏、吉林、广东、河南、四川、贵州、浙江等地,将分别到安化大福、长塘、江南、羊角塘等乡镇的5所农村边远学校支教两年。支教教师代表徐九平表示,将以极高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参与农村儿童教育工作,为山区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支教:从短期行为到长期坚持

到今年7月,张蕾在甘肃会宁农村的支教生活就要结束。对于这位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姑娘来说,一个学期的支教经历尤为难忘。在她的潜意识里,支教地区的经济条件都很差,孩子们吃不饱穿不暖、无学可上是普遍现象。但几个月下来,张蕾对“支教”二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支教不仅仅是为了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有学上、有人教,更是为了尽己所能,改变贫困地区教育资源不平等的现...

木榴完小: 为中国而教—“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10月29日下午,中远慈善基金会——北京为华而教公益发展中心为中国而教项目经理刘旺森前来安化支教点——木榴完小。他一到该校,就匆匆进入课堂听课,并亲自走进课堂上示范课 。 课后与支教老师亲切交流,问寒问暖,无微不至。并一再叮嘱他们要好好工作,好好学习,迅速成长起来。   

为中国未来而教:撑起农村孩子梦想

  ​而在两年的项目期间,机构也持续对项目成员的教学实践、个人能力发展提供支持。“为中国而教”每年组织3至4次集中培训和区域培训,支持成员在支教区域内自主组织工作坊,聘请区域导师对成员进行日常工作指导,为成员引荐教育公益项目,支持成员开展针对学校、社区的教育改善活动,为成员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定期对成员工作进行实地探访,并提供项目期内的生活和...

为下到基层的免费师范生助一臂之力

“愿意继续在基层从事教师这个职业的同学,请举手!” 在陕西师大新勇学生活动中心举办的教育沙龙——“基层教育棘手问题探讨与回应”上,“为中国而教”的项目导师、担任现场主持人的王雄老师突然提议,能不能对出席“基层任教免费师范生成长成才研讨会”的代表做一次民意测验,而且希望是每个人真实意愿的表达。 现场的气氛仅仅凝固了几秒钟,很快,在场的80...

为中国未来而教:撑起农村孩子梦想

说起“为中国而教”,不得不提到大洋彼岸的“为美国而教”(Teach For America)组织。这个旨在促进教育公平的运动已经在美国成功运作了19年,它召集美国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前往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执教,任期两年,大大促进了美国边远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现在,参与过这个运动的精英人才,遍布美国社会各个领域,成为促进美国教育公平与社会文明进步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

“为中国而教”的理性支教

无论是在公益圈儿内还是圈外,教育一直都是被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由于城乡教育资源的差异化,我国的农村教育问题更加堪忧。“为中国而教 ”是一个致力于帮助农村孩子更加快乐、全面的学习和成长的NGO组织,截至2012年,累计支持了100余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为改善农村儿童的教育状况,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持续推动教育公平,他们正在努力着。

支教志愿者: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探寻

外人眼里,支教队员学历骄人,除了佩服还有不解;领导眼里,支教队员朝气蓬勃,被形容为“新鲜血液注入乡村教育”,而在支教队员眼里,除了教书育人,他们也在寻找更精准方向的人生和目标。

华中师大党委书记马敏:选择师范即选择献身中国教育

​“了解了基层的情况,不仅可以锻炼自己,更加是对当地教育事业最大的帮助。”通过PPT中的照片,马敏告诉大家,基层的条件并不差,有的地方有专门的单元楼,还有“农家小别墅”。他勉励免费师范生坚定信念,往下扎根,向上成长。

人生因支教而改变

 繁华都市里的大学生、海归、白领,边远贫困地区的学生,他们本无交集的人生,因为支教有了交叉,而他们交换的不只是思想,而是为彼此打开了一扇窗。   八月,支教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记者走近一些支教志愿者,看他们如何改变了学生,他们的人生又怎样被支教而改变。

为中国而教,为威宁而教——招商局慈善基金会“为中国...

 ​​17位志愿者走出车站时,都显得有点不好意思,他们大概没有预料到这条鲜艳的横幅。两位带队老师,肖四清和柳旭,她们看起来和志愿者一样年轻,背着双肩包,风尘仆仆却精神饱满。在到达威宁之前,19位年轻人已经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带着他们将要长期在贵州生活的行李和心情上的准备,从北京跋涉千山万水。他们大概刚刚见到过那片远看像“泥丸”似的“磅礴乌蒙”...

他们“为中国而教”(二)

带着梦想走到远方的年轻人,在乡间的田野里种下了一颗种子,每日里浇水灌溉,好像也看不到什么变化,不知何时才能长大。随着时间流逝,开始有了变化。而当困难过去,看到雨后彩虹时,年轻人终于明白了等待,也多谢孩子们一路陪伴和一起成长。这是《发芽》这首歌讲述的故事,也是志愿者们支教经历和心路历程的回顾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