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第101种方法-《只为做一个良师》读书笔记 Part1


作者说:

我叫田茂刚,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5级毕业生,为中国而教2016级未来教育家成员,现任教于陕西汉中南郑县南郑中学。我没有什么特别爱好,常喜欢做做运动,写写心情,看看新闻,读读书籍,品品生活。我很庆幸生命里遇到那么多重要的人指引着我不断前进,我很享受敲打键盘时思维碰撞的感觉,也很享受五彩生活给我带来的无限遐思。


d84966d88a587355020567d7b4edd511_meitu_4.jpg


这次寒假武汉之行,有幸获得孙明霞老师赠书《只为做一个良师》。第一眼看到这本书时,我就被书名深深吸引,究竟怎样的老师才算是良师呢?名师是良师吗?怎样才能慢慢成为一名良师?一系列的问题萦绕在我的脑海里,读完这本书后,所有问题都豁然开朗。


我读了两遍,每读一遍就把自己置身于老师的教学环境中,去感受孙老师生命教育的底蕴;每读一遍就不断反思着自己教学行为,希望能够在孙老师的书中找到救赎的方案。


这本书由六部分组成,推荐序、前言: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第一辑:还有第101种方法、第2辑:创造没有恐惧的课堂、第三辑:只为做一个良师、最后后记:感谢,我的人生遇到您。


序言中,杨瑞清老师写到这样一句话“当教师在教育生活中向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自我、完整的生命,并且他的生活经历的主要方面都得到尊重时,他就能很自然地把学生、教学活动和他自己联系在一起。这种具有自我统整能力的老师,就是良师。”而孙老师就是这样的一名老师。孙老师在自序中说“所谓良师,是愿意像欣赏和等待一个个花苞渐次开放一般欣赏和等待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老师,不因花朵的迟开而着急,更不因未结花苞而放弃。这,正是老师人格魅力的具体体现——对教育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把每一个孩子放在心上,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尊严,呵护他们的生命成长。”

Part 1-还有第101种方法


作为一线教学老师,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很多时候我们把目光聚焦在那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身上。我们认为成绩就是学生成长的信条,很少关注学生生命成长规律;我们看重班级集体发展,很少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很少能够引导那些调皮捣蛋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习惯性违反纪律的学生,我们采取的方式往往简单粗暴,批评学生、指责学生甚至有的老师还辱骂学生;有时罚站、有的写各种行为检讨、有的甚至遣送回家等等。


我们发现除了成绩一切都是黯淡无光,学生在教室里目光呆滞,机械的重复着每一个知识点。我们害怕学生吵闹,害怕出现违纪现象,每一天老师像警察监督犯人似的监督着每一名学生。我们不管学生生活多么的无聊,多么的缺乏生气,我们只有一个概念,那就是学习。这些处理问题的方式可能是大多数学校存在的共同现象,然而在孙老师的眼中,学生是那么可爱、学生是那么善良、学生又是那么智慧,这一切源于孙老师智慧的管理方略,源于对学生生命生活的尊重。


孙老师在《只为做一个良师》的第一辑中写道:还有第101种方法。她介绍了13个教学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彰显着孙老师的智慧策略。


孙明霞老师.jpg


孙老师曾经遇到这样的一名学生:爱接话头、不断地违反着教学纪律、干扰其他学生学习、看漫画小说、玩塑料弹簧、不拿课本等等。这样的学生在我们很多学校都存在着,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以批评教育为主,以请家长为辅,反正是眼不见、心不烦,趁早放弃他,我相信很多老师还会有把这样的学生赶出教室的冲动。然而,孙老师并没有采取暴力的手段,她善于观察学生的课堂变化。终于,在一次习题课上,这个学生没有带卷子,她走过去,用温和的语言与学生沟通,用鼓励的方法表扬学生,这些语言是那么真诚、是那么贴心。之后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终于发生改变。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都有自己的个性,如果我们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每一个个体,用懈怠的眼光看待不听话的学生,有可能这样的一个行为就毁掉了孩子的一生。教师要关注每一个生命的个体,暴力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多一份关爱,多一次鼓励,多一点欣赏,孩子将会迎来不一样的生长空间。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和我一样,面临这样的困惑:学生这么多,我们哪有精力去关注每一个孩子?孙老师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她说:“纵使很难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但至少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要给予必要的帮助、点拨,遇到一些很有个性的、特殊的孩子,要给予关怀、尊重”。对于很多农村学校学生来说,学生问题纷繁复杂,自卑、自闭、精神压抑等等现象,这些孩子他们害怕与别人交流,但从内心来说,他们渴望别人的关注。我相信,这个社会,没有哪一个人是不渴望别人关注的,更何况是这些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呢?一个简单的行动,对很多老师来说,可能认为不值一提,然而它在学生心中会起到怎样的效果呢?我们不得而知。但孙老师这个案例告诉我,一次深切地关注、一句真挚地表达能够唤起学生的发展意识。


我们曾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不听话,班主任罚站,任课老师罚站。作为一名任课老师,你的课堂有学生被罚站,你应该怎么样来处理呢?也许,你的脑袋里有这样几种想法:


 第一、继续站着;


第二:去班主任办公室;


第三:暂时让他坐下吧。


54497141721748293.jpg


如果你选择第三种,那你是一位明智的老师,孙老师就是这样。她说:“越是不断被批评、被罚站的孩子,她会越来越不在乎批评,脸皮越来越厚,也更容易犯错,表面上满不在乎,内心实际更加自卑。因此,惩罚,要用恰当的方式,以不伤害学生的尊严为前提,惩罚要以有助于学生自省、改正的方式进行。”这些细节,往往是我在教学中忽略的。


这让我想起自己的一个案例,X同学屡次上学迟到,有一天,她又迟到了,我没有批评她,而是让她和我一起站在教室前面观察学生的读书情况,第一次静静观察三分钟、第二次走下去观察三分钟,第三次再仔细观察三分钟,学生观察完后,我让她回到了座位。第二周的演讲课正好该她进行,于是她做了一堂“关于晨读”的感悟分享,这以后不仅她早晨迟到次数减少,而且晨读的质量也慢慢提高。后来,我让她担任值周班长。过了两周,我再次在班上走着,我发现X学生的桌子上贴着“等我变好”四个大字,当时我内心哽咽,没想到她变化这么大。这是我看到孙老师“包装惩罚”故事的一点联想。


孙老师说:有些孩子犯了错误并不是他有意捣乱,纯粹是由于他没有良好的习惯或者自控能力差,老师简单的批评没有任何用处,还可能让学生表现得更糟;若惩罚不当的话,也难以改变学生,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那么,对待这样学生,老师不妨改变惩罚的方式——将惩罚“包装”成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甚至将其变成一项“光荣的任务”,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还能不露声色的起到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