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的改变

一个学期的陪伴,我在成长,他们也在成长。我在影响他们,他们也感染着我。经常被他们的小手工、回信、小零食感动,庆幸自己可以陪伴他们到毕业。不是所有的行动都有成效,但只要有好的改变,就有希望。看到一点一滴的变化,就看到了希望。

——刘彤



    我从没有怀疑过我会用支教去度过人生中一段美好的时光,而最终我也站在了一个需要我的讲台上。两次与贵州擦肩而过,最后定下来的北京的支教生活与想象中有差别,却可以看到更多更加复杂的一面。


    我所在的支教学校是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皮村的一所打工子弟学校——同心实验学校,位于五环外,离机场很近,每天都会有大飞机从学校上空掠过,清晰得可以看到航空公司的标志。就像这些飞机,北京的生活离他们是那么近那么清晰,却也难以触碰,无法融入。


    在同心任教的第一个学期,我担任的是二年级四班、五年级二班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跨年级教学、非班主任的身份让我在少了一些费心劳力的工作之外,也有机会不困在一个半封闭环境中,有机会去接触到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状况。我尽量让自己做到不带偏见地看待每个学生,每个班;尽量多地去观察这些孩子,了解他们的生活。好在我教授的是语文,这也让我有更多的渠道去了解他们。下面我会结合孩子们生活的特殊环境和课堂中的具体案例,试着去探索语文教学中更适合这些孩子的方式,我们应该带给孩子们更多的是什么?


一、社区环境


    皮村,是学校里大部分孩子生活的地方。偏居一隅,父母往往工作繁忙,使这里的孩子与外面的世界形成了断层:北京很大,皮村很小。甚至可以说,他们是生活在皮村而不是北京。尽管这里交通便利,有公交车直通市区和地铁站,但这些只是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而非构成他们的生活。皮村是外来打工者聚居地,拥挤而混乱。村子很小,学校的广播会传到外面的街巷,在学校里也经常听到村里大喇叭广播着村民遗失身份证、母亲来访等充溢着浓浓生活气味的信息,恍惚会有浮于世外的感觉。在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我问孩子们有没有去过圆明园,令我惊讶的是班里接近四十个孩子,只有两三个去过。而从他们的日记中也能看到,周末的休息时间往往只是在皮村渡过的。


    但这又不是正常的小村子的生活,小小的皮村挤满了各行各业的店铺工厂,鱼龙混杂的环境并不适合孩子成长。最近看孩子作文,就有一个女生写到遇到坏人的经历,这是他们本不该面对的。正因为环境的复杂性,我也听过孩子说爸妈让他们没事不要出去玩。皮村对他们来说,已经成了一个透明的封闭区,使他们边缘化。


二、学生概况


    同心作为打工子弟学校,在支教学校中算是比较特殊的。这里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他们都有一个老家,和一个北京的家。在成绩方面,很多孩子是从农村转学来的,基础很差,再加上家乡口音的影响,很多学生的语文底子薄。另一方面,这些孩子的家庭状况不同、经济条件不同、贫富差距较大,种种原因造成孩子的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岗前培训的场地之一就是同心学校,所以在上岗前就接触过一部分学生。聪明、活跃,喜欢与志愿者老师们亲近是培训期间对他们的第一印象。同心有一句名言,叫“孩子都是好孩子”,一个学期的接触中,我发现的确是这样。这些孩子,有的家庭关系不好,有的经济条件很差,有的父母疏于管教,但单看孩子,都是可爱又懂事的,尤其是在与他们单独交流的时候。


三、课堂中的改变


    我究竟可以教什么?这是我一直在考虑的问题。一个学期下来,也许我并没有在成绩上争取多少进步。但成绩虽然有时令人沮丧,可孩子们却能总给我意想不到的惊喜,带我去体悟,去改变。


    1. 从早读开始


    五年级的孩子已经可以去接受一些思想,激发一些思想,而我教语文有一个好处是可以把自己欣赏的东西给他们看。我买了一本顾城的童话诗选,把一周的两个早读分成三部分:读课文、积累诗词、读诗。每个人选一首诗准备好,然后上台朗读,我希望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胆量、朗诵,也让他们接触一些现代诗。古文积累是从杜甫的《孤雁》开始的,他们还比较喜欢这些诗词。我会挑一些乐府诗、元曲、诗经、庄子节选等不同类型的古文给他们补充,而日复一日的朗读自然把这些诗词印在了他们的记忆里。


    2. 小鱼和木兰


    高段的孩子,我会去多讲一些延伸的知识,但二年级的孩子课堂秩序不好,基础也差,我一直不敢多扩展,只是围绕着课本进行课堂教学。有一个偶然的机会,说到了“雌”和“雄”,我想到了《木兰辞》中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顺便给他们讲了一下木兰辞和这句诗。没想到孩子们都很感兴趣,让我把这句诗写在黑板上。我忽然觉得很对不起他们,毕竟孩子的水平不同,我为什么要用成绩有困难的孩子来否定接受知识快的孩子的求知欲呢?


    中期培训时曾经说到过触觉、存在感这些问题。很有感触,有些东西是需要我们去引导孩子们的,而他们所能感受到的往往超出我们的期待。在讲《浅水洼的小鱼》这一课时,我在导入时解释了“生物”以及“生命”的概念。我本来没有太在意,但在那一单元的作文中,我看到好多孩子写道:“它们也是有生命的。”忽然觉得很感动,这些最重要的、我们往往意识不到的东西,可以在不经意的讲课中让他们意识到生命,意识到存在。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一个举动,带给他们的影响也许真的超乎想象。


    3. 日记有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是很多学生都想问,觉得不耐烦的。在我教的五二班,日记倒不是多大的困扰。写流水账的只有极少数的几个,大部分同学还是可以真实地去表达自己的。因为是非班主任,所以批阅日记是了解学生的一个很重要的渠道。


    有一次班里有个女生在日记里写:“我真不明白为什么要天天写日记,还不如一天写三篇呢。”我觉得这句话很有代表性,第二天课上我问孩子们,写日记有什么好处?他们答可以提高作文水平,可以记录开心或者难过的事情。我说,除了这些呢?其实日记也是有发泄的作用的。遇到什么不开心的、害怕的事情,都可以倾诉给日记,其实很好写呀。我只是想这些话可以给他们一些引导,没想到两天之后,我看到了那个女孩日记里的变化: “……今天老师说怎么写日记,那我就试着写……”接下来的那一天,她记录下了去找同学又怕爸爸责备的担心,并在结尾说,“谢谢老师,还真让老师说对了。”也许这只是一个个案,但做老师最开心的就是看到孩子一点点的进步。


    尽管要批改的作业很多,日记也来不及每一本都细细批,但我会很认真地看每一本日记,尽量与孩子们对话,让日记成为沟通的桥梁,让这种交流激起他们写作的兴趣。


    4. 你真的写不好吗?


    两个班里,字迹潦草是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刚开学我总是没有办法,也狠不下心让他们重写,后来慢慢发现这样行不通,就一本本作业检查,写不好重抄。


    刚开始,有个学生找借口,说笔不好用、纸不好写。但潦草就是潦草,我告诉他们少去找理由,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该返工的还是要返工重写。几次下来,我发现这个学生的字可以写得很好。而在后来的作业中,遇到潦草的情况告诉他重写时,他也再也没有找过借口,并且会找我问:“老师你看这样行吗?不行我再重写。”除了字迹的变化,一个找借口缺乏担当的孩子,能有这样一种虚心坦诚的态度更让我感到欣慰。


    一个学期的陪伴,我在成长,他们也在成长。我在影响他们,他们也感染着我。经常被他们的小手工、回信、小零食感动,庆幸自己可以陪伴他们到毕业。下学期应该会在更多方面进行尝试和突破,比如篆刻课。不是所有的行动都有成效,但只要有好的改变,就有希望。看到一点一滴的变化,就看到了希望。


    

(2013级志愿者教师项目成员,任教于北京市同心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