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尧TED演讲——为中国而教的年轻人


    2013年9月28日晚上,2011级志愿者、现为筹资工作人员的唐尧在北京大学TEDxBiMBA的舞台上进行演讲,分享了为中国而教志愿者教师们的精彩点滴。以下为唐尧的演讲稿。




点击观看演讲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MwMzA5MjUy.html


    我是一个非常幸运的孩子,生活在中国的大城市,拥有良好的教育机会,包括优质的学校教育和各种各样的私人课程,比如钢琴和网球。然而中国很大,还有很多没有如我这般幸运的孩子们。比如照片中的这个女孩,她黑色的眼睛里闪烁着爱与希望,我们都知道她应该得到同样水平的教育和关爱,然而事实上她的未来却并不是这样。生活在中国农村地区的2亿多儿童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十分有限。统计资料显示,接近80%的来自中国发达城市地区的学生有机会上大学,而在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个数字只有3%。我一直想要为这些孩子做点什么,因此当我2011年从美国毕业之后,我决定加入一个关注中国农村教育领域的非盈利组织,作为我的第一份工作。


    我找到了“为中国而教”,一个位于北京的非盈利组织。这个组织一个中国本土化的组织,它支持并协助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用两年时间在农村学校中任教,一是为补充农村的教师资源,并为在闭塞的农村中生活的孩子带去知识和广阔的视野;二是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志愿者自己,以期他们将来在不同的行业成为推动教育公平的领导者。


    2011年9月,我被派遣到了北京同心实验学校,一所位于北京五环外的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是指进城务工的流动人口的子女。根据政策,他们无法享受当地政府提供的教育经费,并无法进入公立学校学习,因此在郊区的外来人口聚集地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打工子弟学校。在这里,我不仅感受到他们对教师资源的渴望,更看到了中国流动儿童的真实生活状况。


    请让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我的学生的故事:


    她叫小丽,二年级,八岁,来自贵州,苗族。


    她是个漂亮可爱的小女孩,和大部分的孩子不同的是,她每天都特别得干净、整洁地来到学校,衣服上总是有清新的味道,每天的发型都不一样。我去给她上课时总是会忍不住多看她几眼。


    我问她:“是谁每天把你打扮得这么漂亮呀?”她回答:“妈妈。”


    可是,三个月之后,小丽开始住校了。我问她:“你为什么住校呢?”她说:“我妈妈去通州的工厂上班了,两周回来一次,爸爸在家具厂上班,平时没有时间照顾我。”


    就算再懂事,八岁的孩子也没有办法像大人那样照顾自己。她开始每天顶着一头乱蓬蓬的头发上课,身上的衣服一周换洗一次,有时天气热,不到一周就会散发出汗水的味道。


    那是一个周一的下午,在语文课上我发现她身上有一股臭味,我以为是没有洗澡的缘故。可是过了两天,住宿的孩子们都洗完澡后,她身上的臭味却更严重了。别的的孩子甚至说:“小丽身上太臭了,我们离她远点,不要和她玩。”


    我想肯定有什么不对劲。我决定自己亲自带小丽去一次澡堂,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小姑娘什么也没有说,但是在脱衣服的时候有些犹豫。


    我往她脱下的裤子上看了一眼,我震惊了。


    裤子里是一个个土黄色的硬块、,我终于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小丽周一拉裤子了,她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却也没有跟任何人说。过去的几天里一直穿着脏裤子上课、和同学们玩。我问小丽:“这么多天,怎么什么都不说呢?”这个八岁的小女孩没有回答我,脸上露着浅浅的微笑,似乎在告诉我不要担心。在这样的打工子弟学校,并没有专业的对幼小寄宿生的关爱。从那时起,我就给予他们特别的关注,以确保他们正常的饮食、清洁和睡眠。


    与此同时,远在河北的为中国而教的另外一所合作学校,我的伙伴,刘修齐老师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那是一所镇中心小学,出于最大化利用有限教育资源的目的,临近几个村子的孩子都被集中到这里上学。如果家离得远,学生就不得不在学校住宿了,这里最小的住宿生只有三年级。三年级的住宿生年龄太小,晚上熄灯后,因为想家或害怕,往往会在宿舍里哭成一团。为了抚慰孩子们,刘老师每天晚上带着故事书,轮流给每个寝室里的孩子讲一个故事,尽量让这些孩子们在安全、温暖的氛围中入睡。


    在刘老师的班上还有一些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的父母为了给家里挣更多钱而去了大城市工作,但他们的孩子却被留在家里,没有父母的照顾和陪伴,甚至没有基本的安全保障措施。


    我们作为在农村支教两年的老师,深知我们的力量不足以完全改变农村孩子面临的现状,但是我们愿意尽最大的力量传递他们需要的最有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当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会陪伴在他们身边,把爱的种子播撒进他们的心田。


    为中国而教从2009年最初的6名志愿者老师开始,到今年(2013年)有170名项目成员在全国各地的50多所农村学校中任教。为中国而教的老师们,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不忘主动积极的探索和脚踏实地的尝试,创造出了许多有趣的方法来带领孩子们自信而快乐地成长。


    教数学的张静老师利用自己的美术特长,带领学生自己创作绘本,记录乡村生活和故事,图文并茂地展示无处不在的乡村之美。为了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张老师用起了一切可能的资源,地上的石块、废弃的饮料瓶、干枯的树枝,都成了张老师和她的学生施展才艺、发挥想象力的画板。这张照片上展示的都是张老师的学生创作的艺术作品。张静老师播撒进孩子们心里的种子是艺术的快乐。


    教语文的蒋金玉老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将日记改为每周不同的5个主题,带领孩子们在两年中坚持用不一样的方式记录每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在BiMBA校友的支持下,他们的《一起走过的文字童年》得以印刷出书,成为孩子们美好的纪念。而且在蒋老师的鼓励下,有6篇文章发表在报纸上。蒋金玉老师播撒进孩子们心里的种子是写作的热情。


    教数学的马慧明老师利用游戏来启发孩子学习的兴趣,第一个是“你说我画”,帮助学生锻炼语言组织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每天中午是他们班学生的“预约老师”时间,让孩子掌握师生沟通的主动权。这是“小小书”,启发孩子自己编写故事,绘出插图,在一张A4纸稍加加工就成了一本小书。马慧明老师播洒进孩子们心里的种子是创造的意识。


    教语文的廖任妍老师带领孩子们开垦校园里的“童心小菜园”,从整土、垦地、砌砖、步道、分组讨论,手感体验种子、泥土、播种的整个过程。廖老师说:“我们种下的不是蔬菜,而是希望、梦想与爱”。


    令我永远难忘的是河北青龙县教育局一位副局长的一番话。他说,本来他是是一个不知学习意义何在,没有什么人生目标的农村孩子,但是作为支教老师的知青改变了他的人生观,从此他下定决心过有意义的生活,做一个对社会、对家乡有用的人。这是他成为一名老师、把教育作为终生追求的事业的原因。30年前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种下的种子现在结出了硕果。


    他的话引起我的深思。我们并不奢望短期或巨大的收获,我们的努力就是在孩子们的心中播撒下种子。现在我想播放一首表达我们心声的歌,这是由为中国而教的志愿者教师们创作的歌。


    这两年的经历教给我的东西远远超过任何教科书或私人教师。我所看见的、经历的和分享的一切,都已深深铭刻在我的心里。在十年、二十年以后,当我们真正成为中流砥柱的时候,那时的我们一定会引导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到那时,我相信,我们播下的种子终将发芽。鲁迅先生曾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我相信农村孩子也与我们有关,他们很重要。希望你们每一个人,我最亲爱的朋友,能够加入我们,一起支持中国的农村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