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级未来教育家代表 袁煦的分享 还记得2023年刚毕业时,当时的我满怀热情和期待成功申请上这个项目,单纯地想来为中国而教看看,想以此鼓动自己继续求索,却因为选岗考试错过了来北京学习的机会,那时心想明年再来也一样;2024年再次尝试,可当时的我正陷在工作的迷茫里:每天围着教案和少先队活动转,杂事像潮水一样涌来,专业上没进步,热情也一点点被磨掉,我连未来想成为怎样的老师都没说清楚,二面的时候没有通过。虽感到挫败,可我依旧没有打消加入为中国而教的念头,我清楚地知道——我不想被周围的环境同化,我很想为我的孩子们做点什么,内心的教育热忱依旧坚定。今年最后一次机会,我抱着“再试一次”的念头重新申请——现在想来,幸好我没放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将近一个月的培训,像一束光照进了我有些疲惫的日子,让我在寻找中,慢慢看清了前方的路。 在一缕缕光的映照里 看见未来的无限可能 来之前,我在为中国而教公众号里看见师姐师兄们的创客,由衷地钦佩她们居然没有被现实磨灭热情,可我当时也仅仅是感叹,打心底里羡慕她们超强的行动力。可当我来到为中国而教,在2025年项目成员毕业典礼上,看见了那几位师姐的分享,我不禁思考,2年时间居然能够做这么多事情,我是不是也可以。随后,在与为中国而教工作人员的接触和培训师们的讲述中看见了她们对教育的热忱,让我明白了“有人始终坚定地走在这条路上”,原来教育可以是一种信仰。我积极参与做学思享会,在乡土教市里看见往届伙伴们开展了丰富且有趣的实践,如性教育、心理、法律、美术、乡土等等,我才真正意识到——乡村不是教育的“短板”,反而是最有生命力的土壤。 以前总觉得“我能做的太少”,其实是我被“迷茫”困住了脚步。原来教育的可能,就藏在“敢想敢做”里。在一缕缕光的映照里,我看见了未来的无限可能。 在一次次活动中 拾起前行的勇气 有了想做事的念头,可真要迈出步子,又犯了老毛病——怕自己做不好,能想到的全都是问题,这让我感到焦虑。在为中国而教遇到了一群宽容、团结的小伙伴们,在团队建设、区域探索、小组展示等环节中,我更多地看见了他们——思维敏捷、情感细腻、做事认真、思想独特、行动力强……,最开始的小组展示任务我主动揽下统筹的活儿,可我总会忧心,要是做得不够好,大家会感到气馁吧。他们只耐心地说“完成比完美更重要”,也总会认真思考方案,积极参与讨论。原来就算做得不够好,也没关系,我心里紧绷的那块石头慢慢落了地。每一次跟为中国而教的伙伴们相视而笑,在猫抓老鼠中追逐打闹,在草地音乐节里载歌载舞,我收获到了鼓舞。勇气不是凭空来的,是被这样一群同行者用温暖托举起来的。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我拾起了前行的勇气。 在关于“慢的智慧”学习中 读懂教育的耐心 这些天,好多话在心里生了根。从开营典礼上武雪松先生告诉我们“相信时间的价值”,到李茂老师所说“这个世界的反射弧有点长,我们需要多点耐心”,再到吴雄老师说的“付出和成功之间存在时间差”,高飞老师的“教育不是结果思维,而是育人过程”,再到周华杰老师分享的“教育先慢才快”等话语,让我明白教育就像种庄稼,你不能盼着今天撒了种,明天就开花。得等它扎根,等它拔节,急不得。这些话就像面小镜子,照出了我过去的困境,我们在这里接受新概念和新知识,跟学校里学生学习知识又何尝不是同样的呢? 我班里有个男生很贪玩,不做家庭作业,不会找我认读生字过关,每天都是我主动叫他,一篇课文的生字我反复教了不下10遍,他依旧不能一次性读准确,我既累又无力。直到学期末,他渐渐主动追着我过关,可依旧不能一次性读准确。现在回过头才发现,原来改变早就开始了,只是那时我太着急要一个“完美结果”,反而错过了路边的风景。现在我懂了,教育不是冲刺跑,是陪着孩子慢慢走。就像我们种的花,有的春天开,有的秋天开,有的需要更长的时间在土里扎根呢!在一次次关于“慢的智慧”学习中,我读懂了教育的耐心。 亲爱的伙伴们,这段日子的培训像一场温柔的相遇,让我在迷茫中踩稳了脚下的路。此刻回望,为中国而教给了我们三样礼物:是从往届伙伴丰富有意义的实践中发现的未来可能;是那句“完成比完美更重要”里蕴含的前行勇气;更是各位老师分享时,发现“教育像种庄稼”的耐心。这些光,会像手电筒一样,照亮回去的路。 我知道,等我们回到各自的学校,课表还是排得满满当当,作业本依旧堆成小山,偶尔也会有“这样做真的有用吗”的自我怀疑。但别忘了在这里的感受呀——当你觉得孤单时,想想身边还有一群人跟你做着一样的事;当你觉得无力时,想想那些用乡土材料种出教育之花的例子;当你忍不住想催孩子快一点时,想想班里那个曾经不主动的孩子,是怎样慢慢向你靠近的。所以呀,不用急着要一个宏大的结果。我们就带着这份光,回到自己的课堂里、校园里,种好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教孩子认会一个字,带他们发现一次家乡的美,甚至只是耐心听一个孩子讲完他的小秘密——这些看似微小的事,都会成为照亮孩子前路的光。 最后,感谢为中国而教,感谢各位培训老师,感谢身边的每一位伙伴,也感谢没有放弃的自己。是你们让我相信,在寻找光的路上,从来都不是一个人。慢慢来,我们终会在教育的田野里,看着孩子们眼里长出光,而我们自己,也会活成一束光。 随后,2025级志愿者教师吴逸轩进行关于《勇气和改变》的分享:从“怕出错、怕不专业”的紧张新人,到被伙伴们一次次接住、托起,慢慢敢开口、敢试错。他说,真正的专业不是不犯错,而是敢承认“不懂”,然后一起去探究;好课堂也不是老师永远权威,而是能跟学生结成“学习搭子”,在互相点亮里往前走。他希望把这份从伙伴那里接过的包容与底气,带进乡村课堂,和孩子们一起扎根、抽枝,长成一片林。 在代表们发言过后,我们进入了欢乐的节目环节,接下来请看—— 结业典礼节目锦集 听听大家的心里话 ——2025级未来教育家黄载 ——2025级志愿者教师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