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工作人员刘旺森、聂琳前往云南永德县开展志愿者教师项目复盘总结会。本次复盘会邀请永德县教体局相关领导、中心校校长、项目学校学校校长及志愿者教师代表共同参加。由康承禹老师带领,大家畅所欲言,积极表达,回顾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亮点与挑战,并达成未来一年的行动共识——通过培训资源共享,组织教研、一对一帮扶等活动,以促进志愿者与校方的积极沟通和共同成长。信任是基础,共识是前提,期待通过共同努力,进一步提升志愿者教师能力,共同推动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7月7日-12日,为中国而教组织72名项目成员以及4名远程支教项目成员,开展了在地自然教育和美育两类游学活动。此次昆明自然游学主题为“乡村自然教育工作坊”,依然在昆明市西山区杨林港村开展,并邀请了昆明市“在地自然体验中心”的四位导师为成员带来精彩的自然教育课程,共有42名为中国而教项目成员和2名大学生伙伴共44人参与,通过工作坊的理论学习,成员了解了自然教育的历史渊源、基本理论和安全管理原则。安排有丰富的自然体验活动——五感体验、自然观察、自然笔记和社区地图,以及小组成员基于“体验式学习法”的理论自主设计2小时自然教育课——白族村文化探索、自然观察、社区资源探索等。(点击即可查看:在大自然中寻找乡村教育的契机|昆明在地自然游学)上海之行,成员们拜访了上海富安美术馆和美丽乡愁公益机构,了解乡土美育和乡土教育的实践方式和意义;更在行走和感受中,通过公共博物馆、社区美育展馆、伊顿中国企业机械展厅寻找无处不在的美育,获得美的启发。杭州之行,成员们感受西湖的自然之美、欣赏良渚博物馆的文化之美,更在梅娇寅老师的身体舞动工作坊中体悟美育带来的自我觉察与丰富链接,在陈明月老师的绘本美育工作坊中学习美育的多样形式,体验美的丰富。
7月15日-8月13日,206名项目成员从五湖四海赶来,集结于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共同参与为中国而教的线下岗前培训。我们因使命而集结,也将带着使命散落到各地。36位志愿者教师和160位未来教育家从北京奔赴支教地、回到乡村,前往各自奋斗的地方。未来的路也许会充满变化,困难重重,但是我们彼此相伴,并相信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点击即可查看:在不确定的时代,为中国的乡村教育给出确定性 | 2024年岗前培训开幕式致辞)
2022级项目成员毕业典礼暨校友迎新会
7月16日,为中国而教2022级项目成员毕业典礼暨校友迎新会在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耿丹讲堂举行。这一天,我们共同见证了成员们的成长与转变,感受了教育的力量和温暖。(点击即可查看:2024年项目成员毕业典礼暨校友迎新会)
本次典礼邀请到2019级未来教育家校友校友刘晓霜致辞,以其亲身经验和成长故事,为在场的每一位成员带来启发与激励;伊顿(中国)总经理张洁女士从不同视角分享了对项目的深刻观察和体会,表达了对未来教育事业的期待与憧憬。项目成员的发言同样感人至深。从卿柳媚老师解锁学生身上多种可能性的故事,到莫丽老师有关教育温度的分享,再到刘钰琪和谭蓉老师关于自我成长的感悟,每一位成员的发言都是对未来教育的深刻思考和对教育情怀的真挚表达。典礼在合唱《发芽》中达到高潮,这首歌曲不仅代表了成员们的心声,更象征着教育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期待毕业成员以校友的身份继续发挥积极影响力,在未来重逢与成长。为更好地支持与赋能青年大学生,2024年8月2日-8月6日,为中国而教远程支教项目为来自9个对接社团的21名大学生,开展了为期5天的工作坊。过程中他们与真实一线的乡村老师进行交流与共同学习,并针对远程课的更多可能性进行了集体反馈与共创。此外,我们还邀请了2018未来教育家陈美峰和蔡汝先针进行了一场针对远程美术课设计的专题工作坊。在这里,这些青年人接触到了新鲜的体验与新颖的学习体验,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更加深了他们对于乡村与乡村教育的理解,相信他们将来会更加深入地去参与教育公益实践。
8月2日-8月9日,为发挥志愿者教师项目的影响力,更好助力乡村教育发展,25名志愿者教师项目学校校长从云南和湖南聚集到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参加志愿者教师校长赋能培训。
此次培训开设“儿童心理发展与行为应对工作坊”,开展性教育、体育、乡土教育、阅读、自然音乐、诗歌教育等选修课程,组织“乡村教育中的困难与挑战”、“教育故事分享”交流主题会以及参访百年职校、夜行北京等课程和活动。通过此次暑期赋能培训,一方面拓展了校长们的教育视野和理念,另一方面以乡村教育的需求作为出发点,让参加培训的校长明晰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具体应对策略。相信校长们能够将在此次培训中学习到的内容和汲取到的能量带回乡村,和乡村儿童、乡村教师们一同探寻更好的教育。
8月16日-8月26日,36名2024级志愿者教师分别奔赴湖南安化、云南巧家、云南彝良和云南永德等支教区域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落地培训。此次落地培训课程活动主要有:教学设计与试讲练习、区域探索与团队建设、支教困难应对、开学第一课和支教成长路径工作坊等,旨在帮助志愿者教师们加强对乡村当地教育状况和风土人情的了解,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发挥同辈支持力量,更快适应支教生活。
7月14-18日,24位校友相聚北京岗前培训现场,参与由培训师康康老师设计和带领的校友培训师工作坊;7月21日起,22名校友先后参与在岗前培训中参与实践,担任了10门课程的培训师,课程包括新手教师的班级管理、儿童心理健康、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备课设计和试讲训练、体育/美育的课程设计与带领、大学生美育培训、诗歌教育与儿童阅读。
8月11日,50余名校友相聚线上,展开了主题为“人生不定式”的校友大会。会上对为中国而教以及校友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享,同时邀请了4位校友分享自己多元的生活或者身份。通过此次校友大会,校友们共叙、共听了关于“人生不定式”的故事,一起感受、寻找多元。11级志愿者教师刘晓飞、16级未来教育家田茂刚、22级志愿者教师张潇和22级未来教育家张宇轩针对此主题做了分享。
项目名称:“爱与生命”——性教育主题系列活动
发起人:2023级未来教育家 李烨妍
任教学校:嘉禾县珠泉二完小
项目简介:李烨妍老师发现,现在很多的学生从幼儿时期就从网络上接触性相关的不良知识,对科学的生理知识认识不够,并由此带来的学生不知道自己的身体有哪些权利,在遇到危险时不知道如何应对。所以李老师希望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性教育活动,帮助三年级的孩子能够认识自己,逐渐树立起自信心,感受爱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学生们从对性教育一知半解转变为对性教育感兴趣,期待上性教育课,更懂得了如何尊重他人和保护自己。而项目也给学校带来了一股新鲜的教育风潮,很多老师都邀请李烨妍去班上讲授性教育课,学校也对防性侵、防欺凌非常重视,多次开展相关的活动,新闻报道的播出也给学校带来了较多关注。而李烨妍自己也从一个普通的教学工作者变为了教育公益的推广者、性教育的传播者,这让她深深感觉到“领导力”的重要性,要把做的事情尽力地传播开来,把影响扩大,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加入其中,使更多的孩子受益。项目名称:“童心涂涂”儿童创意美术
发起人:2022级志愿者教师 代思齐
任教学校:云南省彝良县柳溪乡上寨小学
项目简介:代思齐老师通过教育创客项目解决乡村儿童校园生活单一,美术兴趣及特长得不到良性的引导和培育等问题,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度过一段丰富、有趣的校园生活。课程活动内容主要有彩笔画、线描、刮板画、素描等,意在让学生体验不同种类美术的乐趣,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美术与生活构建联系,将创作融入日常生活,使其具有实用价值。成果以校内画展或作品集的形式展示。2024年7月,“‘童心涂涂’儿童创意美术”教育创客项目产出纸质版教育创客成果集。在孩子们的画作中能感受到的,是一颗颗正在打开的心,像缓慢绽放的花朵一样。从纵向上看,同一孩子不同时期的作品都各有风趣;横向来看,围绕同一主题,不同孩子各有自己的诠释方式。每一道笔触,每一种色彩,都体现了小作者百分百的用心与真诚。在一次次探索中,创客项目的初心悄无声息地已然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