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背篓精神,为首都增添绿意 | 党建活动


2.gif


1.png


2022年4月15日,“为中国而教”工作人员柯玉兵、郝真贞、袁娜、周晓宁等党员代表参加了中共北京市公益领域社会服务机构第一联合委员会(“联合党委”)组织开展的“传承红色背篓精神,齐为首都增添绿意”主题党日活动。



3.png
4.png


5.png


来自联合党委的16家社会组织的30余名党员和工作人员共同前往北京市房山区植树基地,参加植树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并参观位于房山区黄山店的红色背篓精神传承教育基地。

图片


6.png
7.png


活动结束后,“为中国而教”的党员同志们相互交流了参加此次主题党日活动的心得体会。



党员感言




8.png


柯玉兵:

葫芦棚村在房山区一个偏僻的山旮旯里,在道路的尽头还有盘山公路,几乎一直到了半山腰上,据领队介绍,这里目前还有好几户人家在这里居住,当地党委为了能够更好的照顾居住在这里的老人,特地把支部建在了村里,便于更好的服务于村里的老人。

说是一个村子,其实也就是几户人家,他们安土重迁,不愿意搬到山下,所以就留在了这里,为了方便他们出入,山上还修了盘山公路,并且还打上了水泥路基,如果说从成本来说,为几户人家修好几公里的马路,可能是不划算的,但每一个人民都应享受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在精准扶贫中关注每一个个体的需求,在这里我是深有体会,愿意下山的,政府会集中安置,建设新农村,不愿下山的,政府会修路到家,真正的关注每一个人。

中午参观红背篓精神纪念馆,感受老一辈党员是真正的把人民群众的问题和需求当做自己的问题和需求来解决,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并且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党员感受到这种精神,并代代相传。

想到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教师资源一直是乡村教育的一个大问题,而我们所做的就是找到那些有志于乡村教育的年轻人,培养他们,支持他们,让他们成为乡村教育的骨干力量,不仅我们要做,而且还要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一起去做,这件事情的确很难,但想到红背篓精神的先辈们的示范,我又觉得充满力量。

我想,或许这就是传承吧。





9.png


袁娜:

现在的我们,习惯了手指轻轻点一点,快递小哥送货上门的便捷服务。在60多年前的周口店镇,各村通往山下的路基本上都是羊肠小道,牛马车辆无法通行,出行基本靠腿,村民出山购物成了一件费时费力的差事。而就是在那时,黄山店分销社的一个举动轰动了全国,那就是送货上门。供销社的王砚香第一个想到送货服务,通过背篓运货上山,解决群众生活不便,随后黄山分销点的员工也积极加入,“背篓商店”所到之处深受群众的喜欢。

在红色背篓纪念馆看到了好多熟悉的物品,红蓝彩笔,大茶缸,大水缸,秤砣……,想到了自己幼时的生活,想要买一些生活用品需要有三四十分钟的车程,我经常幻想家里要是能开一个超市就好了,解决了好多的不便。如今,虽然我还是没能拥有一个超市,但家门口有了供销社大超市。





10.png


郝真贞:

“宁愿自己千辛万苦,不让群众一时为难”是我本次活动记忆最深的地方。当我们乘着大巴车盘山而行都要经历司机师傅几次倒车回轮的时候,不曾想当年没有路没有车,只有几个人力几只背篓,却风雨无阻地将百姓需要的东西徒步运上山。作为党员,王砚香主动为群众着想,在轻松与无私利他之间选择了后者,不仅便利了群众,更力所能及保障了生产。作为一名公益人和共产党员,红色背篓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去学习与发扬。





11.png


周晓宁:

在葫芦棚村的植树活动中,我们重温并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在美化生活环境的同时,促进我们与大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在红色背篓传承教育基地,我们重温了黄山店人的奋斗历程,见证了黄山店一辈又一辈党员干部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一心为民“红色背篓精神”的燃情岁月——这与“为中国而教”一直提倡并践行的“承担社会责任,公益责任第一;勤于思考,勇于探索;脚踏实地做事,从实际出发;廉洁和节俭的作风;坚韧能吃苦”的文化不谋而合。作为党员与公益人,我们要继续以优良的作风秉承服务乡村教育的使命,做一个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



12.png

特别感谢联合党委书记高玉荣、党委专职副书记季勇军、专职党务工作者薛炜等同志的精心组织和大力支持。


照片提供:薛炜、“为中国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