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安化


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2020年的夏天“为中国而教”第一次在北京之外的地区进行项目成员的岗前培训,于是我们来到“黑茶之乡”安化,开始了为期27天的暑期培训。也正是在此期间,我萌生了“行走安化”项目的想法,于是我找到“为中国而教”2019级志愿者教师胡程,与他携手开展这一项目。我们计划在未来一年的时间里走访“为中国而教”与安化县合作的十所学校,以图、文、视频等多样的形式对为中国而教在安化地区的支教生活进行记录。

我从小在城市中长大,在来到这片土地之前,对乡村几乎没有认识和了解。两年的支教生活让我有机会走进乡村、看见乡村,看见更多人生活和思考的不同方式,从而也让自己有了更为深刻的自我觉察。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让乡村中的人看到了我们,彼此都见识到了更多的可能性。我想,这大概就是“看见”的意义,这也是我行走安化的主要目的——“看见”。我记录自己所看见的,从而让更多人也能看见这些。在看见与记录之中,我逐渐获得了平静。

在走访学校赶路的过程中,我站在渡口,写下了如下的文字:

 

什么是平静?

对我而言,平静就是感受生命的流动。

是看到远处电线停留的飞鸟,也能听到耳边拂面的微风;

是看到江边渡口伫立的船客,也能听到脚下江水的奔腾;

是阳台悬挂着的衣服下蒸发的水露;

是不需转身就能听到的犬吠与鸡鸣。

平静。

我感受到生命在流动。


在近一年的奔走之后,我终于完成了这本《行走安化》的小册子。所谓“行走”安化,只有当行走开始,才能真正地看见、发现、记录与思考。也许这趟奔波的路途上充满了疲惫,但疲惫之余,更多的是收获。令我最欣慰的便是看到学生们的表达,无论是诗、画、作文,还是广播站里的动人声音,这些稚嫩真诚的“记录”是我支教两年里最大的动力;志愿者们日益产生的自我认同、默默无闻乡村老教师的淡然讲述、学生家长的动情探讨,这些意料之外的“发现”是我行走之中最大的惊喜;当行走日记让更多人关注代课老师这一群体,让更多人思索乡村学校发展的未来,让更多人发觉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哪怕带来的影响只有一点点,只要这些“思考”能被“看见”,我疲惫的身体就一次又一次地充满了力量。


许多       


点击此处,查看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