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支教中的行与思

—— 袁辉

编者按

今年的岗前培训,我们邀请了有八年支教经验的袁辉老师到培训现场,为为中国而教项目老师分享关于支教的行与思

袁辉老师从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毕业时,放弃了杂志社的工作机会,决定踏上支教的路。如今,八年时光已匆匆流过。在这八年里,他遍历山水,与乡间美景、与人、与万物都产生了深刻的联结;在教育资源匮乏的缝隙里,他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思考人的成长,重新燃起教育的火种,并期待其能长久发光。

说明:本篇文章摘录袁辉培训现场分享

 


行到“水穷”处

 

我的第一站是姜家湾教学点,这个教学点有学前班和一二年级的学生,只有20几个学生,孩子们由一位“拐杖老师”带着,我之前在电视上看到过拐杖老师――谭老师的事。我各种辗转,从贵州到重庆,最后从坐一辆小小的三轮车,到达高山上的教学点,海拔有一千三四百米,老师很热情,收留了我,开启了我的支教生涯。

一开始,当地老师就告诉我,学校里没水,只有后面有个水窖,靠吃一些雨水,没水的时候就要到附近人家去用担子挑,所以我只好到附近阿姨那儿去讨水,这个地方附近没有活水,我讨的水也都是雨水,楼顶上装的就是雨水,然后那个雨水接下来之后里边儿都是小虫子,水到了缸里边儿也有颜色,而且别人家的水也是靠天吃的,所以也不能老是讨要。后来我就想办法,就自己弄个桶,也像以前的老师那样,我周围有一二十户,但是离得都比较远,我就每天这家一下,那家一下,要走的路比较远,所以那时候就提水锻炼身体,这是当时吃水的问题。

洗衣服洗澡就更麻烦,要等下雨,雨水从在屋檐上流下来,用盆在下边接,接了之后,就放到破缸或桶里,然后就在下雨的时候洗衣服,洗各种东西。洗澡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我们都是干搓,我的房间里边儿干搓,冬天的时候,从上搓到下,然后我浑身发热了之后,搓了一撮灰扔到地上,然后扫扫。


 


服一剂“真情良药”

 


初来乍到,时常会感到无言的落寞与孤寂,但幸运的是,我总是被真挚的情谊包围,帮我排遣寂寞,体悟温情。

作为一个从城市走出的、带着所谓名校光环的学生,来到农村,面对那些枯燥得让人头疼的问题,一切仿佛清零,你就是一个普通人。幸运的是,乡民非常热情,他们总是给我背篓放很多白菜、土豆、鸡蛋、腊肉,不断地要求我留下——“来我们家来我们家。”每年冬天,乡民们筹备的“杀猪宴”也都让我应接不暇——家家户户会提前邀请我,“袁老师,我们今天杀猪。”我问几点,他说我们早上六点就开始烧水了,反正你早点来,来我们家玩。于是我早上不到七点到他们家,就一直看他们在杀猪、拔毛、剁骨头,到十一二点就能吃上饭了。

“宽心”自然也离不开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在张家湾教学点的时候,我爸爸有一次送我,看到我房间里面除了一张破床、一个书桌、一个切菜板儿,啥都没有。他就很凝重地跟我说,你在这儿有什么前途啊,你这搞了一年多,跟我回去吧。和我争执不下,他没办法,一个人回去了,半路上他给我发一个短信,他说儿子对不起,就这几个字,加了个句号。我当时百感交集,我心里边儿很难受,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回他,隔了大半天,我就回,爸爸对不起。我不知道说什么,因为其实我们的父母最大的一个愿望就是子女过得好,过得幸福,但是我为什么不是所有的都是遵从他的意见来,我想这是我要选择的,我觉得这是有意义的生活,有价值的生活,那次矛盾之后,我和爸爸再没吵过架。

还有一条和我结成深厚友谊的流浪狗,第一次见它,它正好就在那附近偷东西,那狗呢,人见人嫌,长得丑,一只耳朵翘起来,一只趴着;肋骨是一根能看清楚的;尾巴是夹在后腿上面的,眼睛看人还往上翻,一见到就想躲开;习惯也不好,总是偷人家超市的那些鸡腿、鸡爪子。一开始他通过后窗户进去偷我东西吃的时候,我还吼他,后来我就扔些饼子给它吃,然后它就一直跟着我,跟着我之后就成为了好朋友,冬天的时候,高山上风大,我就让它睡我的床底下,最后,它成为我非常要好的朋友。我记得我经常走下山路,再坐车到集镇上,要走七八公里,那狗就跟着我,第一次的时候我以为它会迷路,后来就它在那路口等我,我从集镇上两三个小时回来之后下车,它还趴在原地等我,所以我当时特别开心,我觉得真的特别感激它,陪我度过了那段最难熬的岁月。后来我到了另外一个学校,不方便喂狗了之后,我就把它送给我当时山上最好的朋友,到今天我只要去他那儿,它就会在地上打滚来欢迎我。


1598856645488784.jpg




一扇门的故事


孩子们有时候很调皮,但是我们做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而不是去放大和指责他身上的缺点。比如说,孩子经常搞破坏,来学校的时候,管钥匙的小朋友不带钥匙,他们非得要把下边的板踹开,从下边进,因为他觉得那个事情有意思,其实仔细想想,我们小时候也干过这种事情,真的是很有意思,我们就不走大门,我们要去走下面那个破洞进去,钻进来钻进去,好喜欢。

班主任让孩子们去找我的时候,是想让我把那个锁给撬开,而不是把它给钉好,但是我就假装把下面给钉好,我说你们下次不要走这了,你们班主任会找你麻烦的啊,我帮你把锁打开,我再给你搞一把新锁,你下回呢,就用锁开,当然你要想走这个门的话,你走就走,但是不要把钥匙故意弄丢,后来这个门,他们老师故意用报纸跟里边儿又敷了两层,就是说你们不要踹板子,所以我和他们班主任可能出发点不一样,他觉得这是破坏公物,只是搞坏,但是我觉得他们那种好奇心还是适当的保留一些,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们孩子生活条件可能稍微差一些,但是脸上洋溢的笑容,这种灿烂,这个是难得的。就像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大学之大在大楼之大,而且他有大师,我们小学其实也是一样,我们的条件可能稍微差一些,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他脸上充满了骄傲、自信、阳光的色彩,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成功,这才是教育的本质,而不是让他们就每天就埋头在那儿搞分数,提高一分,然后才能够有笑容。我觉得这样对孩子来说不是很好,我们作为老师要带学生学习,像我能够考上南京大学,其实我是很爱学习的一个学生,但是光学不行,还要会玩,有的时候会学会玩,把学和玩结合在一块儿,然后他的人生活得有趣,这个才是真正的让他一生受用的。



重新认识孩子

 


作为乡村支教老师,小学所有的科目我都教过,但我最喜欢教的其实是体育、音乐这些课程,乡村孩子们目前接触这类课程比较少。像音乐,去体会那种音律和美感,还有体育锻炼,他们要学会一些身体这种技巧……

我记得,有个日常被老师孤立的孩子,因为他学东西慢,他写自己名字,那个“新”,他只写一半就写个“亲”就没了,所以老师就把他放到后面接近垃圾堆的位置。但是,上体育课的时候我发现,他爬树很厉害,大家在爬树的时候,他是最猛的,他爬树时候不是踩稳再上,而是直接上去就勾住上面,13秒钟,他能从底下翻到上头去,于是我就问他,我说小棉花你哥哥是不是很多奖状啊,贴在墙上啊,他说是啊,我说你有奖状吗?他低着头在那儿不吱声,我说你要爬树爬得好我也给你颁奖状,还有奖杯、小金人,他听了之后两眼放光。后来,我真的给他发了个奖状,授予“2019年度爬树之王”称号,白沙小学盖个公章,还有小金人,上面有他的名字,放在家里边儿多有“面子”。

1598857138993558.jpg



说到爬树,当然有人会想到安全问题,认为安全第一,搞不得。其实像这些孩子的家长从小不都是爬树爬过来的吗,我们小时候也是这样的,我老家在乡下,那时候我在河里游泳,横渡沂河,然后抓黄鳝,我们在河里边儿抓黄鳝、钓龙虾,我们逮癞蛤蟆,把癞蛤蟆砸死之后,用那癞蛤蟆肉去钓龙虾,我们掏龙虾洞,我们做各种野外的游戏,我们骑自行车,骑几十公里跑很远,跨江跨河的去玩,所以那样的一种童年,我觉得才是一种能够开阔视野,能够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的宽广的,让自己自信起来的一个童年。现在我们更多的孩子都被家长关在家里边儿,那也不能玩,那还能干什么?做作业,要么就玩手机,所以我作为个体支教志愿者,希望能够扭转这些矫枉过正的东西,让我们孩子有更多机会去体验那种“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境界。你精神讲文明,可以靠读书,但是你体魄怎么样野蛮呢,就是要因地制宜从事这些运动。



教育中那些“隐秘的角落”

 

孩子健康卫生意识的培养一直是乡村教育中的“老大难”问题。这与家庭的习惯有很大关系。我在姜家湾的时候,有一次留宿在一个孩子家里,他们家只有一个盆,洗完脸之后,大家轮流洗脚,洗完之后就放到脸盆架上了,然后第二天早晨又用那个洗脸。后来就是我跟他们讲了这些东西之后,他才慢慢地改,有些孩子他还是不改的话,我就得亲自去买两个盆儿给他,还得监督他。

除了洗脸洗脚之外,我还发现寄宿的学校里,孩子们可以一星期不换袜子、不换短裤,后来我当一个年级的班主任的时候,我就特别提醒孩子们勤换短裤,老师们会例行检查,孩子一开始不习惯,后来反复多次强调,开家长会,我也跟家长叮咛再三。慢慢地,孩子们也逐步培养起好习惯。


1598857166806263.jpg



讲健康卫生的时候,我也会适当融入生理健康与性教育的内容。我们做老师的,不能说哪个地方怕羞,小时候老师没给我们讲的,我们又不给学生讲。我们真正要做的,是提前给他们做好这些健康知识普及,其实他们以正式的渠道了解这些知识后,自然就会知道男女交往该保持什么样的距离、怎样去保护自己,这些对乡村孩子来说都很重要。在这过程中我发现,很小的孩子,你跟他介绍的时候,给他讲这个生殖器图的时候,他们是在看,然后你给他教这是睾丸,他就会照着念;但是初中不一样,虽然他们学过生物,但是你跟他们讲这些知识,他们反倒会面红耳赤的。所以我觉得孩子们其实从小接触它,就会觉得这首先是科学的东西,对他们来说他们会有一种概念在心里面。



“玻璃娃娃”的成长

 

我有一个特殊的学生,她患碎骨症,就是我们俗称的玻璃娃娃。她家庭不是很好,家也住得离学校远,后来第二次骨折之后,就一直待在家里面,因为医生就不让她再行走,就一直坐在轮椅上,需要人照顾,所以我就一直去给她上课,本来是想补补课,能补回来,结果就成了一直就给她上课了,一个星期去几次,了解她的学习状况。这个孩子悟性特别好,会写诗,她写了很多的诗。她心灵手巧,你看她做的这些小泥牛、鸭子、小狗,很漂亮,没教他,她可能到破房子那边去,有些老房子拆了,有些泥巴他就搞来就做这些牛,然后,吃完了甘蔗,甘蔗皮大家可能都扔了,但是她呢,做成这些小竹篮子,你看,虽然有一些不完美,但是形状已经有了,后来他再做的几个都非常的紧实,像大人扎的竹篾片一样。

她的运气特别好,我们一个县长知道她的事情之后,就让我帮忙多给她就搞一些这样的材料,让她做布偶、小长颈鹿之类的,后来到春节晚会上,我当时推着轮椅到舞台的中央,所有光都打在她身上,她非常大方地向大家介绍自己,这是怎么做的啊,这个不是买的,这个是她自己亲手一针一线缝出来的,她一点一点做出来的。所以像这种心灵手巧的孩子,她的一扇门被关上了,但是另一扇更大的窗子,更开阔视野的窗子为她打开。


燎原的星星之火

 

我骄傲地得知,我们南京大学的研究生支教团也在我们巴中开辟了一个分支,从18年开始,今年下半学期已经是第三届。湖北校友会还给我们学校捐赠了热水器,刚刚当选院士的王焰新院士也给我们捐款。也有很多年轻人来到乡下,给孩子们开展很多的课程。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要吸引更多优质的好的资源来到乡村学校。

到现在,我们学校现在已经很漂亮了,教学楼全部翻新了,门窗也都换了,我们的校训是:“田原作书,小草为字”我们乡村的学校,就要立足于乡村,去和大自然,和花花草草和泥土接触,我们田园就是属于小草,就是字,而不是拼命的像城里的学校去追赶,他们那些孩子那多厉害啊,我们要努力的,一定要抓紧时间,搞学习,要考100分,99吧,我觉得那个没什么意思,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特色,就像我们培养学生一样,我们要让他自己的个性显露出来,而不是让他变得都一样,分数一样,平时说话的方式也一样,这样子吧,反倒是一种不好的教育。


1598857202376066.jpg


感谢本场培训文字稿记录组人员:2020级志愿者教师 杨霞  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