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魏嫄
2014级志愿者教师项目成员,任教于陕西省永寿县上邑小学。
魏嫄是陕西省永寿县上邑小学的支教老师,2014级志愿者教师项目成员。对于魏嫄来说,走近学生,融入他们的生活,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是很重要的事,她也是这么做的。
走近学生,从课堂开始。魏嫄接手的班级是全校老师都不愿带的班,学生的学习习惯普遍很差,学习畏难情绪严重。作为班主任,她立下一条班规:不允许说这道题我不会,而要说“虽然我不会,但我想知道答案”。在带了这班孩子一年后,新接手的语文老师有一天告诉魏嫄,小A在回答她的问题时,郑重地对她说:虽然我不会,但我想知道。小A是班里最害羞、成绩最差的孩子,他对语文老师的回答让人好笑又欣慰。这句洗脑式的神句也许在无形中起了一些作用:学生对困难的排斥和逃避正在一点一点消失。
走近学生,从他们最需要的地方深入。2015年初,魏嫄接手了第30届咸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参赛准备工作。选题时,她从最贴近学生的角度入手,指导学生完成了“小学生最需要的语言社会调查”,得出了永寿县上邑小学覆盖的农村孩子们的语言需求:同学关系中更多需要情感认同的语言;家庭和师生关系中都更多需要鼓励与信任的语言;家庭关系中最需要的是关心的语言;温和、指导性、真实、夸奖等类型的语言需求不同程度地分布在不同年级。这次科技实践活动获得了咸阳市市级一等奖,魏嫄也被评为优秀辅导员。随后该科技实践活动又被咸阳市科协报送了陕西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最终获得省级三等奖。
走近学生,融入他们的家庭。孩子们的很多言行举止都会受到家庭生活的影响,所以家访对于魏嫄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了她的学生。支教一年半来,魏嫄利用周末时间已经走访了40余户学生家庭。她开始理:有的孩子拿别人的东西,是因为她真的没有零花钱,家庭确实贫困;有的孩子衣着邋遢,是因为他的家里就是鸡飞狗跳,父母外出打工,老人没有足够精力管教……家访让魏嫄看到了成长的不易,也更愿耐下心来,陪伴他们一同成长。
对于孩子来说,物质上的满足也许是重要的,但陪伴是他们成长中最为温暖,而且不可缺少的,魏嫄就是这种最温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