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手记|一年级班级管理,我开始“抛弃”小红旗

新建文档,打开这学期的记忆。拼命地搜索这学期值得特别记录或分享的事,才发现本学期的支教生活如小溪缓缓流淌,偶尔碰上一块石头撞出一点儿水花,继而又向前流去。班级管理虽然看似稳定没有问题,但我始终觉得,对于自己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image.png


这学期继续担任一1班的班主任,带数学以及一些副科。经过一学期的磨合,与学生的相处模式基本已经定型。班级管理方面虽然已经稳定但还是在不断探究尝试一些新的办法。这其中,有的由于操作太过复杂而被搁浅有的因为效果不佳被抛弃......最后择优留下了不完美但还算有效的方法。


这学期一刚开始,我抛弃了上学期的争夺小红旗的方法。在观察和沟通中,我发现了“争夺小红旗”模式的问题,学生只看得见自己或他人获得了多少小红旗,却不知道或者说不记得自己以及他人获得小红旗的原因,这就不能很好地起到互相影响,达到营造良好班级氛围的效果。抛弃了小红旗,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比较具体的量化评价。


量化评价具体来说,从四个大的方面(学习、纪律、文明礼仪、劳动卫生)进行评比。再从这四个方面把量化评比细则打印公布,让学生清楚加分项和减分项。由于操作比较复杂,所以就选择了小组管理的方式。每个小组由小组长根据老师的评价以及自己的观察对组员进行记录。周五时小组长交给一个统计负责人进行分数统计及公布。原计划想的是一周一总结一反馈一评优。


image.png


我设想着按照分工操作量化评价不算复杂,但现实不如想象中美好。首先是,一年级孩子年龄过小,即使能做也必须得老师去指导去督促。并且,还是会出现忘记漏记以及记错的现象。其次是,对于课堂表现,小组长如果要负责观察记录的话势必会影响到听课。最后还发现,班级里每天都会出现因为加分问题而争执的现象。


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就想办法解决。就这样带着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及自己明显更累的感觉持续到沅陵的中期培训。在培训的分享中,仔细聆听了其他支教老师的一些经验和生活分享。其中让我获益最深的是小伙伴罗冬梅,她分享的班级管理中提到APP——班级优化大师。


回到学校后,我又下载了这个之前尝试过但没有真正使用起来的APP。我邀请家长,跟学生介绍便开始正式使用起来。在教室的电脑上也下载了一个,进行评价的时候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哪些表现是好的哪些做法是不对的。此外,家长也能因此更清楚孩子在校的表现,这就弥补了家长特别是在外打工的家长无法了解孩子在校情况的遗憾。记得有一次,我主动跟一个家长反映孩子在校表现时,她说,其实她一直想跟老师了解情况,但见老师太忙放学时人又太多,自己不好意思再给老师添麻烦。


在这个软件上,我不仅会针对一些表现进行加减分,也会将学生在校的一些值得特别记录的瞬间拍下然后对学生进行文字记录。比如说,六一儿童节学生的主持以及出色的诗歌朗诵。每周五带着学生一起回顾总结,光荣榜上每个孩子的得分情况一目了然。有了这个工具之后,繁杂的纸质版量化就被淘汰掉了。而且,APP里的量化评价项目更具体并能随时进行完善,所以学生在课堂表现、纪律、卫生等各方面都有所进步。用餐时光盘的多了,用餐、路队以及课堂纪律进步了,打扫卫生也更积极认真了......


image.png


事实上,班级管理的复杂,不是一个软件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当然,一些好的工具辅助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是非常不错的一个选择。关于那些依旧存在并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家里不管、孩子虽然也在意那个得分但始终管不住自己,就需要老师无比耐心地去引导去磨去斗智斗勇了。

写于2018年春季学期末


陆毓凤

2017级志愿者教师

任教于:湖南安化县奎溪镇完小

支教心语:和孩子们每天一起进步一点点就是我的追求。


(由中远海运慈善基金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