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王蕊,为中国而教2015届志愿者,任教于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大巫岚镇青山口小学。一个喜欢教育,喜欢孩子,喜欢阅读的大女孩。我的梦想很大,希望能够一直拥有教育的初心,与孩子互相温暖着;我的梦想又很小,那便是能够尽职尽责的做一名小学教师。
(本地区项目由伊顿(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支持)
1、为未来而工作
无独有偶,在一本书上看到“为未来而工作”,实在是十分温暖的字眼,暖心而又令人深思。
为未来而工作,其实这便是教师的教育特点。为未来而工作,今天在孩子身上培养的,也许要在几年之后,甚至是几十年之后才会有所显露或起到作用。
对于学生而言,现在吸收的任何信息都是为将来做的铺垫。如果从这个视角出发,那么我们也就不会再急躁于学生的一道数学题没有听懂,语文的一个生字没有记住了,就不会在批评学生时因目光短浅而急躁不已了。
除了对于学生,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我们自己。
对于教师,每天都有新的态度,新的思维,新的视角,工作、生活都是新的,每一天都不会倦怠,那么结果便是我们的孩子,我们的生活愈看愈可爱。
2、问题并不是“问题”
假如我们的面前放着半杯水,你看到的杯子是半满还是半空呢?看的视角不同所拥有的感受便不一样。
很多时候,学生的一些问题其实并不是“问题”,那些可能是他们生命中必经的一段时光或者是他们生命中重要的转折点。
面对这些所谓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这些问题并不是“问题”,重要的是我们面对这些问题时的心态。换一个角度来看学生的问题时,或许问题就不是问题了而是你与问题的关系。
问题来了,成了既定的事实,无论打骂发火,都改变不了,能做的就是分析思考,将问题解决。然后进一步问自己,这是问题吗?
其实我相信,更多时候学生变幻出来的各种问题都不是问题,那只是他们长大路上必经的一些磨难,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好那个引路者,与学生共同面对,分析思考,并从中取得收获与成长。
和孩子一起走过他们孩提时代的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命的滋味,和孩子一起用童真倾听世界,给孩子也给自己一些成长的空间。陪伴孩子度过他们的儿童期、少年期,何尝不是在一遍遍回味自己曾经的孩童时光呢?
想想都是一件幸福而又浪漫的事!
3、爱与尊重
爱,包括爱自己与爱他人。人要有感知爱的能力,也要有爱他人的能力。
感知爱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我看来,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内心深处的爱是非常关键的。
如果一个孩子心存爱,从小感受到过爱,相信他一定不会孤单,一定也会付出爱,因为他得到过,便会付出。
也许好多孩子无法体会到父母之爱,也许孩子们还不懂到底什么是爱,但是我要让他们在自己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一颗爱的种子,让他们时刻记得父母爱过他们。
感恩身边人,这也很重要,记住那些帮助过你的人,不要以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而在你有能力的时候也记住,尽可能地去帮助别人,不要认为事不关己。懂得感恩,你大概也是个包容的人吧!
爱他人的能力也尤为重要。试想,对于一百斤的喜爱的人你一定能够抱起来,而对于一百斤的石头却很困难。这就是一种爱的能力,用饱满的爱面对亲人、朋友、生活。
尊重,从尊重生命开始,从对最低级生命的尊重开始,相信当你对低级生命也尊重时,对人能不尊重吗? 尊重生命,尊重任何生命的存在,这也是热爱生活的一种体现。
4、对心说话
话不仅说在孩子心上,更应该种植在他们心田之中,内心最深处。
很多时候,我们苦口婆心的对孩子进行说教,对孩子灌输心灵鸡汤,他们在日复一日、耳濡目染下什么道理都懂,很多道理全都记在了心里了。
可是记在心里就可以了吗?
发现好多时候孩子什么道理都懂,但当真正面对事情时却都忘了或者是冲动之下以前所有的教育全都抛之脑后了。这使我发觉,以前的说教都是虚于表面的,而真正要达到的境界应是学生将所灌输给他们的东西真正实践到学习生活中,而不是道理只浮于心的表层,而没有深深植入他们内心。
非也。
好多时候,好多事情,看似学生漫不经心或没有任何反应,但是哪怕是有一丁点听进了他们的心田也是好的值得的。就犹如一颗石子扔进湖泊,虽然终会恢复平静,但仍会激起圈圈波纹。
教书是学问,育人更是一个大“学问”。为未来而工作,让时光不语,默默耕耘,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