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伊始,一群没有黑板高的男孩女孩跑来报道,一个个睁大眼睛望着这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他们熟悉这个长大的地方,熟悉这个曾经在学前班呆过一年的学校,但他们又未曾见过这个刚刚到任的年轻老师。此时的他们或许有些害怕,或许有些期待,又或者毫不在意,只是觉得继续像以前那样玩耍就好了。
“叮铃铃”,当上课的声音响起,一个个匆忙跑回教室等待着老师的到来。初为人师的我站在讲台上,望着他们一个个呆萌的小眼睛感受到的是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新老师的好奇。我简单介绍了自己,告诉他们以后叫我“杨老师”就好,他们的回答很响亮,声音里夹杂着对这位友好新老师的喜欢。没有经验的我体会到了一年级小朋友“喜欢”的表达方式:上课乱跑、随便说话、吃东西、告状··· ···
我赶紧向跟我搭班的马老师请教,虽然平时的马老师总是爱笑,但她告诉我:对一年级学生必须凶一点,不然会很难管。我试了几次很大声地对他们喊,小孩子毕竟小,声音大了他们就会很怕。就这样纪律终于好了一点,而我也开始着手教授新的知识了。
这是一个村小,也是一个少数民族居多的小学。苗族学生占到了三分之二,这就带来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班里有一位同学不会说普通话!甚至听都有些吃力。而我却不会苗话,该怎么办呢?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我只能让其他同学课下帮一帮他,又立下一条规矩,在学校里要说普通话。或许是幸运,就这样过了一个月,我发现这位不会普通话的同学却很聪明,反应很快,考试也总能及格。而今已有两三个月,现在的他也终于可以听懂我在说什么了。
课堂上总有学生走神,低年级中能集中两分钟的学生已经算好了,我必须改变策略去尝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我想到了岗前培训时老师教我们的办法——发小红旗。于是,我在班里去奖励那些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完成作业的同学,让小组长去发给他们小红旗。这个做法的确很管用,于是我也开始尝试在五年级以小组为单位派发小红星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奖励的刺激是直接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高涨,回答问题也更为积极,似乎一切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五年级的基础非常差,三分之二的同学不会做除法,近一半的学生不会乘法,怎么办?如何提高他们的成绩成了我当务之急,一开始我每天中午去教他们乘法、除法的计算方法,然而收效甚微。“成人教育”的模式给了我启发,学习知识的金字塔告诉我必须改变方法。
于是我挑选出那些会做乘除的同学,让他们自行选择一位学生去“一帮一”,等他教会自己的学生以后需要经过我的考试,如果通过则他自己获得了为小组加星和中午自由活动的权利。教会的学生需要自己再去带一名不会做的同学,如此往复。中午,每组派出代表去讲台讲解乘除法的计算过程,四个小组每天都在讲解,时间能告诉我这个方法是否有效。两个月的时间,当我再问有谁不会乘法?不再有同学举手;有谁不会除法?也只有六七个同学而已。不管他们进步有多大,但凡他们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我便感受到欣慰。
从开始到现在,从陌生到熟悉,孩子们熟悉了我,而我也熟悉了他们,熟悉了这里的一切。我不曾想过能带给他们什么,但若因我的出现带给了他们些许改变,我的心也时刻被温暖着。
文/杨心国,2016级志愿者老师,任教于贵州省威宁县牛棚镇新山小学
本地区项目由招商局慈善基金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