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朴素的生活
最喜欢的是坐最晚那一趟班车回到大石岭,穿过群山,穿过月色,司机畅快地驾驭着这台大机器,一路奔驰。睡眼朦胧中,某个瞬间就有种错觉,像坐上龙猫班车,在夜空里飞驰。山村与城市的夜是完全不同的,刚刚离开城市的灯火通明,山村这宁静悠远的夜,让人的心忽然沉静下来。窗外的山和树在夜里是有生命的,他们也许在对话,那暗夜里起伏的山恋与树影经过你的眼眸,你便与你的心开始清谈起来。每当这个时候,关于生活的思考与人生的不可思议,都会在这夜路的班车上生长出来。感慨最多的,大概是人生的奇妙,所有的因缘际会将我带到了这北方的群山之间。有一夜,山路间忽然电闪雷鸣、风雨大作,于是亲眼看到了窗外天空如何劈下一道道闪电,又如何落在山林之间,照亮了整个山村。那一瞬间,被大自然的这种浩大气势所折服,天地间的神奇尽显于此。个体的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总是显得如此微不足道,享受着大自然带给我的神奇力量。
最漫长的是大石岭的冬天,十月底就开始向冬天过渡,次年六月才进入短暂的春天。开学之后的一个多月,是村里最繁忙的丰收时节,板栗、玉米、苹果依次收入地窖。我们宿舍的纸箱里也放满了孩子们送来的苹果,一想到那些苹果曾漫山遍野地长在山头,又被孩子们和他们的父母们一个一个摘下来,我就觉得无比幸福,没有什么比这更纯粹。当所有的玉米和苹果都栖息在农家时,当孩子们将何其芳的课文《秋天》改写得充满大石岭气息时,当我带着孩子们读完《济南的冬天》: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秋天就以一场连绵的雨水告别,长外套、厚鞋子,便一起入冬。
这是我们在大石岭的第二个冬天,有了去年天寒地冻不堪回首的经历后,对冬天的到来还是充满了恐惧,于是早早准备了电暖风,走到哪带到哪,终于这个冬天里不只有寒冷。学生们进入初一后,开始出现迅速成长起来,不仅是长高长大,心理上的变化也突然发生了。于是总有那么多事那么多状况,办公室的老师们一直在为这些孩子们忙碌着,只有孙老师在没有课的下午,会或走或立地说说话、喝喝水、感慨感慨生活。我开始淡定起来,不生气不责骂,没有学生来找的时候,就只是安静备课,有时一抬头望窗外就走了神,对面山上的两棵树之上,有一朵微粉的云,真好看。大石岭的冬天常有的惊喜,便是天上时常出现美丽的云朵。在学过《看云识天气》之后,孩子们也更关注了头顶这些变幻莫测的云,时常有学生跑来办公室叫我出去看他们新发现的异常美丽的云霞。我放下手里的活计带着相机就跟他们一起冲到操场上,果然总是让我意外惊喜。有时,天上也有彩虹,极浅极淡的彩虹在云层之上,欢呼雀跃的孩子在操场四面,生活的平淡和美好全在这里。
十一月后,气温忽然降到零度以下,学生说早起上学的路上都结冰了。我仍然敞着小外套,拎着电暖器在宿舍和办公室之间来回转换,有恃无恐地单薄着。小暖风在身后吹着全身都暖和,不想动。大课间的窗外,有时也会兴冲冲地跑下去跟学生一起跳会儿绳。太阳还没有普照之前的阴冷寒风开始冻手了,插着兜跳啊跳,运动起来真是快乐。中午的太阳明亮得直照心底,有时晒着太阳去河边走走。不知觉中,田野山林已一片苍黄,裸露的田地,枯黄的草木,再往上是淡蓝的天,大朵亮白的云,河水依然平静宽阔。一个村庄,有山有水,要是没有风,日日响晴,就是理想冬日了。
《济南的冬天》教会了我和学生们尽情描写这大石岭的冬天。那片念念不忘的河边树林,只剩下一地枯叶和寥落的树桩,树木已被伐去大半。踏过树叶走过河道,想起那曾给我无限美好的葱郁树林,感慨起来。明年这些被砍掉的树桩旁又会种上新的树苗,若干年后又是一片新绿,只是我大概看不到明年春天洒进阳光点点的草树。生活的寻常仍在这个冬天里继续下去,上课下课,与学生游戏聊天,周末赶集买菜做饭,有时去同事家串门,去县里购物,生活的重心仍是学校工作生活。但往往,一场太阳下的散步,一次电话里的大笑,一碗辣气腾腾的泡面,就将生活的琐事和天气的阴郁一扫而光。一直记得王琰老师说,事缓则圆,要耐心要信任要尊重,不论是学生还是队友。日子会在日复一日里过出些什么来,因为生活总有期待。
北方冬天里最美的便是下雪,日记里还记着:11月5日,下了第一场冬雪。早起洗洗漱漱,热了牛奶。在窗口喝水的时候,才发现外面已洒下一村庄银纱,天地晶莹起来,眼前顿时一亮,心情莫名跳跃起来, 2012年的第一场冬雪,如此忽然又悄无声息。上午两节课,本打算课后去看雪,结果天就晴了,雪就化了。还来不及好好欣赏这场轻柔的初雪,就已是雪过初晴。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的那几眼,飘乎得像童话。是的,大石岭的雪总是飘在夜里,给人们一清早的惊喜。常常一早醒来还躺在床上,便望见窗外白皑皑的院落。有一夜,在办公室备完课回宿舍睡觉,刚出了教学楼门,便被迎面而来的雪花洒了一身。屋里的灯光正照进暗夜,雪花正纷纷扬扬又悄无声息地飘落着,源源不断,无穷无尽地飘落着,天空变成了巨大的魔法师,我仿佛置身童话世界。走进没有了灯光的暗夜飘雪中,仰头迎接雪花飞扬,至今仍觉十分美好。次日白天,阳光普照的晴天下,山上的雪在日光下,晶莹发亮。天空泛蓝,有几丝白云,大地一点点白雪消融,这样的时候,我总是不住地走神望向广阔天地。所以关于冬天的美好记忆,都在那一场场的飘雪中,此生再难回。
最快的时间是最后一学期,三月到七月似乎只是一瞬间,每天都在心里告诉自己时间不多了,但这种紧迫感并没有减慢时间的流逝,反而让一切更加迅疾。因为找工作的原因,我起码有一个月不在学校,这样算起来,我和学生们只有最后三个月在一起的时间了。我们依然上课、写信、看电影,每个周末出去游玩,我不断透支着自己的时间,想要做得更多,却总是不能,每一节课都格外珍惜,甚至把其他能用上的课都霸占过来,终究也抵挡不了时间的流逝。今生将永远怀念的朴素石光。
最重要的当下
从三月底开始,便开始为工作的事情东奔西走。在支教的队友当中,我显得格外焦虑和超前。那时候真的觉得,如果支教带来的是待业在家,是一件可怕的事,可能太过强烈的独立意识让我急于早日找到安身立命的下家。四月底请假两周又连上五一九天假期,为一个考试耗尽心力,结果以零点几分落选,工作依然没有着落。从南到北的火车上,忽然开始厌倦这种周车劳顿、彻夜困乏的感觉,从一个城市转换到另一个城市,从一种交通工具换到另一种,已经唤不起我的兴奋了,马不停蹄地奔走,最终也没有抵达一个安定的所在。忽然没那么多要求和期待,只想要找一个安稳的地方停留下来,可以哪里也不去也不用担心未来,可以哪里都去也总有归处。经过大半个月的无果折腾后,忽然心态好了起来,我只是想做个人民教师,总有地方会笑纳我的,实在不行我就留在村里。后来也许真有运气这回事吧,积攒多年的人品也竞相爆发。
七月初回到南方,去了关注已久的一间私立学校考试,过五关斩六将后便顺利拿到签约,心事已了。不想几日后,四月份广州考试的教育局又来通知,原第一名弃权,第二名补录。于是,辗转反复后,工作终于定了下来,我继续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是的,这是我想要从事的工作。这期间,有太多需要感谢的人,如果说运气是偶然因素,那必然因素便是一路走来提供指点和帮助的师长和朋友们,你们是我顺利找到工作的最大助力,太多感谢无法一一言表,我都记得你们。
如今开学已近一月,常常在工作中产生很多幻想,巨大的城乡教育差异让我有些无所适从,高水准的学生和高素质学生家长都让我时刻提醒自己,需要更多的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己,才能努力在这里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也时常怀念,大石岭的孩子们是否一切还好,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是否仍然努力学习,又一部分人是否找到了学习的动力,将来我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时常思考,现在的孩子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我将以什么样的定位来完成与他们共同成长?如何找到现在教育教学的契合点?我也告诉自己,慢慢调整。我需要告别以往,开始新的生活。
这最重要的当下,我依然保持对生活的期待和不断前行的动力。是的,我终于回到心心念念的南方,努力工作,热爱生活。爱家人,爱自己,关注生活本身,保持生活中的诗意,去开拓生活中的广阔空间。关心粮食和蔬菜,关心文艺和公益。
感谢这两年所有的人事,我才能有如此丰富的生活。如今对一切充满感激,感谢为中国而教为我创造两年支教的机会,我才能得以开始和结束这意义非凡的两年。当然更感谢这两年间在TFC遇到的人们,或导师指引我走出迷雾,或益友陪我走过生命中如此不寻常的两年,还有修齐和王炜的朝夕相处与悉心照顾。感谢这两年间不曾遗忘和放弃我的朋友们,爱我如初的家人们,还有路上遇到的所有善良的人们,这些都让这两年更加顺利丰富。如此,也要感谢自己的坚持,完成了对自己和学生的承诺,完成了这场蜕变。回来以后的每一天,都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满足感。
好久不见的所有人,我已回归。虽然只两年,世间已变化万千,我可能还需要时日去适应这变化。校内和QQ忽然都人际罕至了些,我也许需要期待自己重新开始记录生活的美好,不是要炫耀,而是要珍重,分享生活的喜悦。
最好的未来
总有人问我,这两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总是语焉不详地不知从何说起,至今我也不能完整地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你将发现,我比以前变得更好,或者我将来做出一些更好的事情,那就是这两年的收获所致吧,所以我们一起期待。
即便在中国最广大的农村度过了两年,地气土气沾染了一身,但理想主义的不切实际仍在我身上根深蒂固。我依然天真地期待着最好的未来:大石岭的孩子们努力学习和生活,日渐长大成人,我也将努力工作完善自我,更加教育有方,让我们重逢在世间的某个街角。愿这世界有更多“为中国而教”的孩子们老师们。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文/蒋金玉
(2011级项目成员,曾任教于河北省青龙县大石岭九年一贯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