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茂刚
2016级未来教育家项目成员
任教于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南郑中学
(本地区项目由周大福慈善基金会支持)
与学生交谈那些事儿
从2016年2月开始担任班主任,我管理班级的理念就是“道德与知识双修,成人与成才并进”,为了落实这个管理理念,我做出的最大尝试就是与学生谈心。
当初产生这个想法,因为我觉得人是具有理性与感性并存的高级生物,很多时候学生违反纪律时应该是他们想事情时感性超越了理性。因此,与学生谈话,就要巧妙地运用理性与感性的关系,用理性引导学生,用感性催化学生,最终去落实自己的谈话目标。同时掌握本我、自我、超我的关系,实现矛盾的转接和自我的提升。
一年来,我与本班60余名学生均有谈话,但坐下来认认真真超过2小时左右的大约有20余位,与其他班我所带科目谈话的学生也有5-6位左右。一般来说,我的谈话会在一定时期的观察后,发现学生不经点拨难以醒悟的时候进行,学生自制能力有限,自我反省能力不强,屡次犯错而不加改错,任其自由就会习以为常;适时点拨可能会点石成金。因此我的谈话内容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常规谈话,常规谈话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学生上课长期神色游离现象;
2、学生出现急躁等心理现象;
3、学生上课睡觉、吃东西,说闲话现象;
4、学生屡次上课铃响上厕所现象;
5、学生书桌不整齐,物品摆放脏乱不堪现象;
6、学生作业完成不积极和屡次不交现象;
7、教室整体卫生脏乱差现象;
8、学生个人生活贫困而不愿与人交流现象;
9、学生单科成绩呈现学习困惑现象;
10、学生因家庭矛盾生病不肯回家现象。
第二方面:特殊谈话,包括以下几点:
1、学生出现幻听等精神现象;
2、学生出现打架斗殴现象;
3、学生出现考前紧张、考试情绪失控现象;
4、学生因同学关系破裂产生矛盾现象;
5、学生因迟到而屡次不改现象;
6、学生说谎骗取请假等行为现象;
7、学生因上课玩手机被任课教师教育而产生的矛盾现象;
8、学生因早恋问题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现象;
9、学生因考试作弊而被通报批评的现象;
10、学生因学不进去产生厌学、畏学和不学现象。
这些都是我们课堂管理常见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很多时候让我们心情烦躁,疲于应对。接班以来,这些问题也是我工作中常见现象,为了解决这些现象,我逐步使用心理战术,试图通过与学生谈心来解决工作困惑。现在我就把自己实践案例进行归类,谈谈自己在谈话中较好的方法和策略。
通识性方法:
1、谈话前先观察,做好学生近期表现记录,形成资源库。做到知己知彼,能够形成谈话契机,设计谈话方向,走进对方心灵;
2、谈话时面对面,平等性交流,学生与老师要么都坐着要么都站着。先礼后兵,给学生增添心理冲击,让学生做判断。
3、谈话中认真倾听,不打断学生,抓住学生表达关键词。尊重学生,抓住重点,寻求支撑点,推进交流进程。
如何倾听与回应?
1、眼神随着学生动作的移动而移动,关注学生言辞与神态的各种变化;
2、边听边做笔记,记录学生的提问、自己捕捉的信息、自己预设信息;
3、根据学生言语变化展现出自己不同的神态变化,适时回复学生,引起共鸣;
4、回应不做价值判断,但做价值引导,陈述事情所带来的最好与最坏影响;
5、谈话中可以人为制造环境,要善于利用外在环境与学生内心环境。利用环境变化,可以放大语言效果,达到语言目标。
外在环境指的是聊天的环境。比如:学生压力大,就选择轻松环境,带着学生逛逛校园,看看花草,放松自己;学生爱迟到,就可以选择楼梯处交谈;学生爱吵闹,就选择特别安静的环境交谈;学生爱说谎,可以选择学校团员活动室,面对优秀团员事迹进行交谈;学生不尊重别人,就可以一遍放着视频,一边与学生交谈;学生爱害羞,可以选择在课间操让学生拿着教材询问老师问题等等。
内在环境指的是学生心理环境变化。例如:学生犯错,拒不认错而言辞激烈时,教师可以选择离开或者打电话等其他事,置之不理;学生交谈言语闪烁时,教师要多问几个你觉得?你认为?是这个意思吗?是不是还有其他因素影响?我也有同样困惑,你可以给我建议吗?这样引导学生进行交谈;学生声音低沉,表情凝重时,教师要深入剖析问题,冲击学生心灵,举例阐释怎么做才是最合理的;学生表情开心时,老师可以选择表情凝重,让学生质疑,老师为什么不开心,可能在思考什么?这时候教师可以阐释怎样的开心才是真正的开心等等。
典型案例——成功与失败并存
1、不破不立,进行心理战,言语刺激,让学生倾诉心中所想;
案例:王同学打架后,我在处理事情时,他总是不屑一顾,各种不搭调。于是我就用言语刺激,直至他说出”看到我的眼神他就觉得不舒服,看到我的方法如此极端,对我各种管理都不满意,认为自己受不了“时,我觉得我的目标达到了,因为失去理智容易找到核心信息。学生说出心中所想,那就意味着他敞开了心扉,这时候与学生来说,一方面是孤注一掷等待教师最终的惩罚,也是为自己寻找了一份新的任务(我的管理方法不合理,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与老师来说,实际反而凸显了教师的心胸博大,另一方也开拓了教师的思路。
2、情感至上,进行内心情愫较量,转移矛盾,走温和路线;
案例:殷同学上课玩手机被我没收,不但不认错,反而和我产生冲突,母亲当场痛哭。这个事件的关键是学生犯了问题恰好家长来校造访,各种问题融合在一起,母亲情绪失控,学生认为母亲的情绪失控一切责任在于老师,因此想要大打出手。此时:我们需要冷静分析,抓住主要矛盾为“母亲的哭刺激了学生”,那么解决方法就是以泪为源,以爱为由,调适学生与母亲的关系。
第一、学生失控,教师要冷静分析主要矛盾;第二、教师不能承认自己此次事件处理不合理;第三、敢于和学生针锋相对,走情感路线。一方面向学生询问母亲身体情况,鼓吹她的母亲可能因你的行为受到更大的伤害;另一方面,谈论自己之前如何对他,在肯定的基础上批评;第四、转移矛盾,这种情绪失控一般是长期积累的过程,是个必然事件,母亲的泪就是导火线,那么说明这个家庭充满着矛盾,所以我们处理问题时忽略手机,直接转移到怎么构建家庭关系。
3、自我较量,锁住内心,构筑矛盾焦点,实行自我博弈。
案例:某同学和同班同学谈恋爱,我一怒之下将其从第一排放在该男生的斜后边。学生内心受到冲击,找我谈话。我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想到了“灵魂出窍”的场景,学生来找我,说明内心有两股力量进行斗争,最终是隐藏的我战胜了现实的我。学生来到办公室,我照样让学生坐下,但这次就是文本教学,我让学生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写未来的你、当前的你、以前的你;第二件事写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第三件就是冰山理论,分析恋爱中的期望、感受、感受的感受等等。我发现学生还没有写完已经泪流满面,这说明她的心灵这时是备受煎熬,矛盾焦点生成;然后在学生写完过后,我就开始解读,一遍解读一遍让学生安静想象画面。我觉得爱由心生、痛由心生,外在的环境改变不了,能改变的就是心与心的冲击,自我矛盾才能进一步思考。
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我发现大多问题的成因在于:第一、缺乏职业规划,目光短浅;第二、多考虑个人,忽略他人;第三、好奇心极强,明辨是非能力差;第四、缺乏问题意识、反思意识;
因此教师在管理学生过程中一要强化职业规划教育,多做励志成功性、失败困惑性等类讲座;二要多观察、多谈话、不放过学生表现的细节;三要用积极心态面对,冷静处理问题,事事不一定有结果,但一定要让学生意识到个人问题的代价。
谈话本身来说,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技巧性,针对对象不同,谈话所带来的结果也不一样。我的谈话中失败的案例也存在很多,比如就是上面的恋爱案例,我对其中三个学生说了就取得较好效果,但是另外有一名女生却不当一回事,不仅女生行为变本加厉,男生和我关系也比较紧张。他们的观点是高中阶段能够爱情学习双丰收。经过这个失败的案例,我发现我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该女生是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缺失,多年来自己内心有苦无法诉,而这个男生的出现弥补了感情的空白,这就会产生师生情与男女情之间的矛盾,谁最终能取胜,事实告诉我,男女情力量大于师生情,因此解决问题是还应该从实际出发,多观看参考资料,如果是留守儿童,我们应该怎么管理好自己的情感,这些还值得我进一步去思考与探究。
它山之石——常见的心理著作
工作期间因工作原因读了很多心理著作,在此推荐给大家:
《寻解访谈》 杨伯格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版
《说话的魅力》刘墉 接力出版社 2006年版
《班主任谈话技巧》纪微 东北师大出版社 2010年版
《哈佛谈判心理学》 [美]艾丽卡·艾瑞尔·福克斯著 中国友谊出版社 2016年版
《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 张万祥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6年版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古斯塔夫·勒庞 新世界出版社 2010年版
基本访谈技巧:倾听、设计问题、获取细节、重复来访者关键问题、开放式问题、非言语行为、自我袒露、注意过程、称赞、肯定来访者感知、自然的共情、留意可能性线索、扩充解决式谈话。例如,咨询师的非语言技巧:
1、和来访者的声音匹配的音调
2、 眼神接触
3、偶尔的点头说明咨询师再跟着来访者走
3、和来访者所做的事情做相应的各种面部表情
4、在恰当的时候微笑、表示关心和理解
5、偶尔的手势
6、和来访者坐得近
7、说话保持中等速度
8、身体稍微向来访者倾斜,表示出兴趣与关注
期待有更多朋友与我们分享这方面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