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级未来教育家郭英老师曾经为教科书上的新闻单元感到困惑,正巧,王春然老师的课程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回到学校,她带回的是一节鲜活生动的采访课程,是一场街头巷尾的相遇,是一次学生勇敢突破的尝试。 学生们变身小记者,走到街上和陌生人产生真实的链接,“魔王”成了“香饽饽”,散发着无尽的光芒。最后大家一同产出了总结记录和视频,让我们一起来看—— 岗前培训合照 这次的上课经历让我如获至宝,心里暗暗决定,回去后我也要这样给学生上一堂不一样的新闻课。 回到工作岗位后,我迫不及待地想把学到的运用于实际教学。 清晰地记得,在教学新闻单元的前一天,我格外地激动,一是源于先前的学习经验马上就要用于实际教学;二是如此精彩的教学设计,一定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一想到这些就按捺不住内心的欣喜。 可新闻采访我们能实现吗?既然有了良好的开始,必然想让它有一个较为完美的结果。南通小学的新闻播报是一个好例子,学生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出色。我把想法告诉了教导主任搭班老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他们也鼓励大胆去做,就这样我们师生更加勇敢往前走。 NO.1 准备工作 01 明确采访主题 采访主题让我犯了难,询问同学们的意见,一时间他们也没有想法,后面和办公室的老师进行商讨,确定了五个采访主题: ①在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看待家乡的发展?如果可以选择是想离开还是待在家乡? ②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都不一样,你觉得幸福是什么呢?现在的生活幸福吗? ③都说人要有梦想,请问您的梦想是什么?到现在实现了没有呢? ④最近日本不顾国际反对坚决排放核污水,请问怎么看待这件事情?又如何看待日本这个国家呢? ⑤一个人的学习是天赋重要还是努力重要?对没有学习天赋的同学有什么鼓励的话?有学习天赋却不努力的同学有什么想说的呢? 02 分配采访任务 当主题内容已经确定,接下来就是任务的分配。 我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采访,具体的任务分配交由学生自己定夺,老师提出要求:①全员都要参加;②组长分配任务时,每个人都必须分配到任务。 根据老师的要求以及先前小组合作的经验,各位组长轻车熟路分配了任务,交出一份最终分工表交由老师审核。 03 采访动员会 审查完各组的分配任务情况后,我在全班召集了采访动员会。 虽然学生对于这次采访活动很是兴奋,但也有不少同学表示担忧。还记得展翔跟我说:“老师,在我们这个地方怎么可能做新闻采访?外面的老百姓肯定不配合。” 是啊!你们的担心顾虑老师何尝没有,只是我们都要相信相信的力量,不去勇敢地尝试,怎么知道结果呢?我交代了注意事项:一是礼貌问题;二是如果人家拒绝了采访,不要气馁,可能他是因为害羞或者有事;三是语言的问题,大多数人都不会说普通话,所以我们可以用乡话进行采访;四是担心小组合作出现分歧…… 作为老师的我总是习惯担心太多,但更多的是相信学生远比我想象的更加出色,他们一定可以完成任务。 NO.2 街头采访 得力于学校和搭班老师的支持,我们将采访的日子定在村里赶集的一天。一声令下,在校门口蓄势待发的学生们如箭一样冲出校园,他们只有一节课,时间紧任务重。 我与另外两位老师组成“三剑客”默默地跟在后面,观察着他们的一举一动。说来奇怪,平常不可一世的“神兽”们,来到了他们熟悉的街道上,竟然显得这么不自在。 这条街道他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但此刻却犹如娇滴滴的小娘子,一时半会儿竟开不了口,我们仨在边上为他们捏了把汗。他们调整了对策,让胆子大的同学成为第一个。这个时候班上的那一群“魔王”成了“香饽饽”,散发着无尽的光芒。 洞溪的百姓看见一群学生涌入市场,也充满了好奇:上学期间学生出现在市场的情景可不常有,他们拿笔的拿笔,记录的记录,询问着各种问题,最主要的是,还有一台手机拍个不停! 我们老师没有上前解释,相信学生会沟通好一切,他们具备与人沟通的能力。 看着他们各组渐入佳境,我们也为他们感到欣慰。可能是因为多组同时展开采访,并且时间的推移人流也逐渐散去,到后面采访就变得困难起来。 我们老师只得连忙打气:要及时地调整好心态,试试到更远一点的地方去采访,因为市场中心的人都已经被采访了个遍。还有一组把自己的家长拉来采访了,这一招实在是妙,既完成了任务,又记录下家长珍贵的一幕。 其实即使是一个陌生人,首先我们感谢他配合我们的任务,其次这个善意的陌生人也是别人的家长,是别人牵挂的家人。我们记录下这珍贵的一幕,或许在日后有无法替代的意义,想到这里,这次采访活动具备了更多意义。 我们老师提前十分钟回到了校园,等待“神兽”们的回笼,一组,两组,三组……最后一组冲刺卡点赶回了校园。 回到校园之后,激动的心情难以平复,又马不停蹄的整理拍摄素材,补录一些内容……总之他们比我想象的要更忙,也更加用心。 NO.3 后期总结 活动结束之后,就是总结复盘,分为两部分,一是文字总结,谈感受,说心得;二是共同观看采访视频,最后由老师进行统一小结。 由于剪辑视频需要时间,我们到第二天才回看采访视频。 不知道是不是在为中国而教视频组落下的习惯,总喜欢记录生活,我把这个习惯也带给了学生,无论是假期还是学校活动,都鼓励他们用手机记录下来,这也锻炼了他们的记录剪辑能力。对于这次活动的视频我格外期待,他们是不是又进步了呢? 到了第二天晚上,大家早就兴致勃勃地准备好了,我们共同观看了整个采访视频。每个视频风格都极具特色,各有千秋,看着自己出现在镜头中,俨然一副小记者的模样,他们还有点儿不习惯,羞答答的。作为老师,我也发自内心地为他们感到高兴。 但显然也存在很多不足:因为没有麦克风,在嘈杂的赶集环境中,采访的内容有些不清楚,如果没有加字幕,更是如此;采访过程有些仓促,问题本可以进一步了解等等。相信如果有下次,我们一定可以完成得更好。 在进行总结时,大家一致认为收获满满: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学会如何与陌生人沟通,即使被拒绝也没关系,好像也没有那么难堪…… 作为老师最大的收获就是收获了他们的进步,看见了他们的勇敢,也坚定了自己的尝试。 “教学相长”这四个字,随着教龄的增长,越来越感同身受,这四个字也在自己的工作中得到了具象的表达。 学生需要老师,而老师同样也需要学生,我近几年的成长都是从我学生身上来的,甚至可以说我更需要他们。他们给我带来了不少困扰,不少麻烦,不少挑战……但同样他们也教会我很多,教会我包容,教会我细心,教会我好奇,教会我成长…… 每当我犹豫不定时,他们总会鼓励我;轻飘飘地在他们身边说一句话,他们格外放在心上;小声嘀咕到底要不要做,他们就是一个字“干”!仿佛他们成了我最大的底气来源,让我越来越勇敢。 时间真快,转眼已到八年级,从最开始的被迫选择,到现在的坚定选择,我参与你们的成长,你们也见证我的成长。感谢教育这场修行让我们美丽地遇见,共同去迎接灿烂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