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的黑板和一群学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2023届新生代教师包阳炀老师用家长会欢迎板报的机会为孩子们打开了自我展示的舞台,同时为家长们送上了孩子带来的最好的礼物。
当孩子们想要尝试、挑战时,她是孩子们身后的大手,推他们向前,又在背后呵护好他们。当孩子们发生小摩擦时,她抓住教育契机,抛弃说教,用理解和包容教会孩子们成长。
家长会的小黑板,是重要的一小步,未来会有更多的同学走向属于自己的黑板,展现出更好的样子。我们只管放手,尽情期待——
我想和大家先分享一下黑板上的内容。这些完全出自你们孩子的创意。
大概一个半小时前,我对学生说:“你们今天可以在黑板上装饰些什么。来欢迎你们的爸爸妈妈。”同学们都非常兴奋,把手举得高高的。我先请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恺和心心都觉得:“可以画一个房子,一家人住在里头。”
蕾蕾说:“写上‘家长会’三个大字。”
糖糖补充道:“还可以用形状游戏的方式写‘家长会’。”
子涵闪着明亮的大眼睛,暗示我快点喊她。“我觉得应该画一本大书,我们总是在一起阅读许许多多的书。”
老王认为:“写一句‘欢迎来到三2班’。”
瑶瑶提议添点花朵和星星。
非常难得举手的小钱同学也参与到这场讨论里来,他说:“我想画一道彩虹。”
“画一些蒲公英。我们是蒲公英中队。”汤圆一本正经地解释道。
其他同学说:“那加一点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扬。”
于是我让这些提供想法的同学来到黑板前,开始给黑板变装。
说真的,我心里是慌乱的:这群孩子第一次一起画板报,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而且从想法到实践,左右不超过5分钟,他们能够还原出自己想象中的样子吗?
孩子们在黑板和讲台中间挤来挤去,把五颜六色的粉笔握在手里。
我看到没一会儿工夫,一个歪歪扭扭的“家”写好了,点变成了五角星,撇变成了一朵凌霄花。我猜:可能黑板顶上是一面五星红旗,可能我们上个月读的《凌霄巷》给他们留有深刻印象。
在黑板的最右侧,小钱小心翼翼地画着一道又一道弧线,等待它们组合成一道梦幻的彩虹。他画多少,擦多少,精雕细琢着这道非常难得的彩虹。我猜他一定尝试了许多种配色,纠结过大小和位置,最后从仅留下的两个中,选择了一个最满意的。这道小彩虹静静地停在那儿。你别看它这么不起眼,这可是对小钱来说,非常勇敢的尝试,而定格的画面背后是许多次来回反复的琢磨。这道彩虹是很美丽的。
因为人数太多,大家挤着画,难免就会发生摩擦。我听到了一段对话——
一人不耐烦地、没好气地说:“真是!你挡到我了!!我画不了了,走开一点!”
被说的那人没有回应,不好意思地从椅子上下来。
另一人打抱不平:“你语气太凶了。”说完,就站上去,在那个位置画着。
我加入了这场对话:“你们有点像两头山羊过独木桥。”
那个打抱不平的人说:“然后都掉水里了。”
大家哈哈大笑,我又说:“大家应该互相谦让,我先等一会儿,等别人把这部分弄好了,再让我画。不就好了吗?不应该因为这点小事对同学凶巴巴的哦。”
第一个开口说话的同学低下了头,更用力地画起了自己的画。
他们不断地擦了画,画了擦,黑板就变成了大花猫。
我又开始担心了:这乱糟糟的,可怎么办?他们这么用心,我总不能因为太乱就全擦了重画,得多让人伤心啊。
我暂时控制住内心的焦虑,只说:“你们画得大胆一些,要不拘小节。我们时间比较短,黑板画也不用像素描那样精致。”其实,那时候的我没有考虑到:孩子们“擦”的行为背后,正是对自己的要求,更是想要用最好的来欢迎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应该说:“慢慢来,不用急。相信自己能做好的。”
孩子一边忙碌着该怎么画怎么写,一边记下了我所说的。
所以,快要收工时,他们一点一点地擦起了黑板弄花的部分,就像刚刚一点一点地写写画画,他们真的很用心。
所以,在各位家长面前呈现的这幅画(如图),是孩子们送给你们的礼物,一笔一画的礼物。未来会有更多的同学走向属于自己的黑板,展现出更好的样子。今天的这块黑板,是重要的一小步。
但事实上,我的开场白只提到了部分,没有讲得那么充分。
会后,小钱的妈妈和我说了几句话:“包老师,我真没想到,他还能举手上来画一个彩虹呢。有一道彩虹,也说明他在努力呢。”我笑了笑,是的。
我想借黑板报这件事让家长们了解我的教育理念。
第一,我很愿意给孩子一个自由发挥的舞台,我不会拒绝每一个想尝试、挑战的孩子,我更愿意做他们身后的大手,推他们向前,又在背后呵护好他们。家长也可以这样做。
第二,教育不仅体现在各种各样的、有着教学设计的课堂中,还体现在一些小事里,突然发生的冲突中。老师需要应对这样的时刻,家长亦是如此,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而不总是硬生生地灌输着大道理。
之所以让学生尝试画欢迎板报,源于和学生在一起的阅读。
我们在一起读了许许多多的书,学生也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创意。尤其是在读完一系列安东尼·布朗的作品后,我们班对“形状游戏”的喜爱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甚至我们还开玩笑:“不如,把中队名称改成‘安东尼·布朗中队’吧?”又有同学提议:“还不够,还得跟上许多作者,比如伊娃娜·奇米勒斯卡,大卫·威斯纳,汤汤,龙向梅……”
从二年级开始,当把一本本新书下发给同学们时,我们会以“新书发布会”来聊一聊对这本新书的猜测和憧憬,从而更有兴趣地阅读。当我一次次在黑板上涂涂画画后,向学生提议:你们也可以来试试。
于是,就有了下面这幅:
学生的创意和挑战永远能给你惊喜,比如:
她们提取封面和封底的重要内容一一展现在黑板上,她们竟然可以用黑色的粉笔创造一幅画,她们有模有样地署名……
在我小时候,有过出黑板报的经历,但是现在教室后面的黑板只是老师的工作内容,粘贴一些大同小异的元素,变得流程化、形式化。当然,也有许多老师展现出了师生共同的创意,别具一格。我想,如果可以有一个机会,学生能够把小黑板当作大舞台,展现自己,会是不错的体验。
所以在二年级的家长会上(也是我的第一次家长会),我把欢迎家长的板报交给他们来完成,这也许是一次考验团队合作,实现创意表达的机会。
受益于阅读,学生准备得很充足,他们还设计了草图:
最终呈现的效果:有我们的大书架,有会飞的香肠,量角器屋顶,三角尺彩旗,多次出现的“形状游戏”,灵魂一问“今天你看书了吗?”……
当我一次次沉浸于、享受于学生的奇思妙想中后,在这次的家长会,我再一次把黑板交给他们。
在家长会上,我说:“大人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经历。”
在这一次小小的板报中,我都会为他们纠结担心。我知道,家长对孩子的不放心只会更多、更复杂。但是我们仍然应该去试一试!
看着他们出现摩擦、迸发创意,解决问题,你一定会和我有一样的感触:孩子就是这样一点点长大的!